“十一回家包頭到通遼,有一起的嗎?”記者根據網上的信息聯系到了發布這條信息的吳女士。吳女士說,她家在通遼,在包頭工作。拼車回家不是一次兩次了,她覺得拼車回家方便快捷,不僅省錢,而且還免去了排隊買票、擠火車這些麻煩事兒。時下,她周圍的朋友們都比較認同“拼車”這種消費方式。但是,由于“拼車”出行的特殊性,和陌生人一起乘車出行,安全自然是人們的最大擔憂。
吳女士說,前幾年剛開始“拼車”的時候,她一直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家人朋友也一直在勸她,畢竟是和陌生人同行,要小心為是。
記者了解到,拼車時,車主和搭車人都會對對方的身份產生一些懷疑。多數情況下,搭車人會為車主的車況、駕齡、駕駛經驗、是否可以處理緊急情況等擔心,而車主則更多的擔心搭車人是否會對自己的車、錢財和人身構成威脅。但是,由于大多數拼客都看重拼車方便、省錢、快捷,即便有所擔心,還是會鼓起勇氣去嘗試。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大部分有過拼車經歷的人,都會為人身安全如何保障而煩惱。資深“拼車”一族也給新的“拼車族”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大家在拼車的同時,能多些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拼車者一旦決定與陌生人拼車,乘車人和車主都有必要了解對方的真實身份及聯系方式。還要將自己的行程、拼車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發給親戚朋友,讓熟人知曉你的行程。其次,搭車人應事先了解駕駛員的技術水平,關鍵是有無跑長途的經歷。途中,大家應該互相提醒,避免心急趕路和疲勞駕駛,合理安排休息。女性車主或乘車人最好有男性朋友相伴,最重要的是,拼車者都應該為自己購買一份人身意外保險。有了自我保護意識,拼車才能真正變得既安全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