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 “窮溝”變成“玫瑰坡”
河南省新安縣龍潭大峽谷美麗的秋色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石井鄉龍潭村村民齊好國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他估計這個秋天的農家旅游,又能帶來1萬多元收入。
老齊今年56歲,十余年來,借著政府鼓勵發展農家游的東風,帶著全家一連搬了三次家,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先是從半山腰的舊瓦房搬到村口開了一個涼皮店,接著建起了農家飯店,最后蓋起了三層樓的家庭賓館。
龍潭溝村一共有140戶人家,像老齊這樣的家庭旅館就有45家,還有50家家庭小超市。旅游服務業已經成了該村的主導產業,全村人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然而,在未開發旅游之前,該村是新安縣出了名的“光棍村”。
很難想象,新安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縣,曾憑借礦產資源優勢走上“工業興縣”的道路,實現了“國家級貧困縣”到“河南省經濟十強縣”的轉變,但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第三產業比重過小制約了山區群眾致富。
新安縣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問題。近年來,全縣把旅游富民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除了打造以奇山秀水為主的自然風光游,還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游。
關址村僅有1000余口人,過去村民祖祖輩輩以種糧為生,操勞一年只能勉強溫飽。
2010年,關址村整合全村1000多畝土地,率先發展玫瑰種植業,并帶動周邊8個村、2500畝土地種植。之前,很多村民都從沒見過玫瑰花。村里還組建了豐華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伸產業鏈,生產玫瑰精油、玫瑰露、玫瑰茶、玫瑰花粉等系列產品。村民們充分利用玫瑰資源,發展養蜂,釀出了玫瑰蜜,用玫瑰渣飼養出了風味獨特的“玫瑰雞”。“我們村一個‘玫瑰雞蛋’能賣到3元,并且賣進了北京的五星級酒店。”村民們自豪地說。每到玫瑰花開時節,許多市民到村里賞花品茶吃農家飯。
村支書王海東說,如今一畝玫瑰每年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等到了規模再大點,我們還準備申報農業部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呢。”
通過農旅融合,新安縣農業直接從種植業升級為高效觀光休閑農業。今年上半年,全縣各旅游景區(點)共接待游客318.4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78億元,昔日的很多“窮溝”變成了“玫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