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時隔多年,在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中,特種游產品仍舊是一個偏向于小眾的分支,曾經參與過并對特種游產品有所了解的人群仍是少數,在多數傳統游客心目中,他們仍舊是一群敢想敢做的“瘋子”,他們的血液中多少流淌著一些不安分,這是大家公認的。
如何為特種游定義?
不一定條件艱苦的旅游產品就是特種游,實際上,特種旅游更強調旅游者的親身參與,更注重個人體驗,也更具挑戰精神。關于特種旅游的定義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這種旅游的活動面大,常常涉及邊遠、人跡罕見的地區,旅游活動方式往往超乎尋常,難度極大。
特種游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到高山、峽谷、沙漠、洞穴、人跡罕至區域的探險旅行以及以短期觀賞、踏勘、參觀為主要旅游形式的自然、人文景觀科考旅游等,均可列入特種旅游的范圍,現在不少山林穿越、溯溪探險、攀巖等旅游項目也可稱之為特種游。
特種游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如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特種游在中國仍處于發展階段,大有發展空間,仍需要通過時間與經驗的積累讓旅游者去接受這種旅游方式。隨著游客追求旅游過程中精神層面需求的提升,特種旅游的市場會更加活躍,而伴隨著各地交通狀況、住宿情況、補給條件的改善,又為特種游線路的開展提供了越來越成熟的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特種旅游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特種游導游人才。這是因為,特種旅游不可預知的因素很多,一個經驗豐富、專業嚴謹的導游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般從業人員應有5-10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較好地處理一些突發狀況,就國內特種游發展的速度來說,這方面的人才仍有很大缺口。
特種游通常包含哪些出游方式?行程安排有何特點?
每個特種線路都會安排不同長度、不同艱苦度的穿越沙漠、穿越原始森林等項目,也會根據不同情況采取自駕車、駝隊、騎馬甚至徒步等相結合的混搭出行方式,因而這類產品大多具有相當的探險性和趣味性。
目前市面上的特種游產品主要以徒步、自駕穿越的方式為主,目的地一般是西北地區的荒漠、峽谷、高山等地區,如新疆的羅布泊、塔克拉瑪干沙漠等無人區,四川的川藏線和康巴地區以及西藏、云南的高原與雪山等。
從西藏雅魯藏布江峽谷徒步探險、徒步墨脫、穿越新疆沙漠、自駕羅布泊等產品來看,特種游在行程的安排上更注重游客的參與體驗。以徒步特種游為例,團友每天的徒步距離會在15-30公里之間,一般行走的路況都是一些沙礫路面,這對游客的體能也是極大的挑戰。
特種游與常規旅游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從旅游產品開發者的角度來說,特種旅游作為旅游產品的一個特殊類別,除了與觀光旅游、度假旅游等一樣,都具有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等服務的共性之外,它的最主要要素是要與旅游者共同參與旅行,并在參與中提供服務,和用專業的知識指導旅游者實現旅游目標。
與普通線路相比,作為特種游之一的探險旅游往往具有交通不便、游人不多、行車、吃住等條件較為艱苦等特征,但也正因如此,沿途才能保持淳厚的民風、古樸的自然風光和完整的原生態旅游資源,而這些正是特種旅游參與者最為看重的部分。
哪些人是特種游的潛在玩家?
從“溫飽”層面的觀光旅游發展到真正發掘旅游本質的特種旅游,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渴望探險體驗的旅游群體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走馬觀花式游覽,開始追求一種具有深度體驗的旅游過程。
近年來,接觸并體驗特種游的人越來越多。廣東人作為中國最早參與特種游的人群,無論在經濟條件還是心理條件上都已經比較成熟,以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為首,特種旅游的發展形勢良好,參與特種游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高級白領居多,他們或是為了鍛煉生存能力,或是為了到人煙稀少的地區看與眾不同的風景,這些個性需求從根本上促成了特種游快速增長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