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人類的搖籃”:肯尼亞圖爾卡納湖
圖爾卡納湖位于肯尼亞北部,是東非大裂谷和肯尼亞最大的內陸湖,可謂東非第四大湖泊。這一個咸水湖,不僅景色迷人,而且以“人類的搖籃”著稱于世。根據澳大利亞《悉尼晨鋒報》的報道,讓我們去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以及這里的民俗氣息。
內羅比國家博物館中有一間房如同地下室,用來陳列珠寶,透過防彈玻璃,可見珠寶整齊地排列其后。盡管房間里展示的只是骨頭,但這些殘骨卻如同鉆石般珍貴,甚至更稀有。比如,理查德·利基研究小組于1973年發現的能人(首先使用石質工具的已滅絕的原始人)的頭骨、直立人的頭骨,以及在納里奧科托姆(Nariokotome)河岸發現的一具目前最為完整的男性少年直立人的骨架。這些骨頭顯示了人類進化的分界線——古老祖先的遺骸。幾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的周邊發掘出來的。
房間里有一副透視畫,展現了170萬年前的圖爾卡納湖:一片蒼翠繁茂的景色,四處都是蔥郁的綠樹青草,而原始人就在此來來往往。這看似非洲人居住的地方,閑適恬靜,就連你也想在這建一間小木屋,然后去釣羅非魚。
即使讓當今時代延時,透視畫中的湖仍已消失了,取而代之,湖的那塊地方充斥著庫賴火山(Mount Kulai)附近的沉淀物,附近的植被在高溫與塵埃的摧殘下也拒絕生長,最終,只剩下河流緩緩地淌入250千米長、30米深的盆地之中。不過,那一片閑適恬靜徹底被毀了,現在有的只是一副惡劣的景象。
尼羅族黑人在此一來一去,包括傳說中的馬賽族人。1888年,一些歐洲人來此并以王儲名字為之命名為“盧多爾湖”,向奧地利太子致敬。英國人將圖爾卡納湖用作抵抗土地擴張的緩沖帶。肯尼亞人對此效仿,讓其自生自滅,成為一潭死水——讓其消失,無人問津,遠離首都附近恩貢山的綠色安逸處。
同時,圖爾卡納湖作為全球最大的常年沙漠湖,在眾人眼中變成了最后幾個最佳非洲目的地之一。如同馬里的延巴克圖,圖爾卡納湖是一個傳奇的地方。這里的人們常常想象他們不能擁有的東西,而要到達圖爾卡納湖如同走在刀刃邊緣上一樣危險:單獨的旅行者從內羅比出發有兩條路可選,穿過世上許多無名的斷裂區和河床。
論之為傳奇,部分原因是源于巨大的挑戰、荒涼的美麗、人類進化的古生物學實證——圖爾卡納湖贏得了“人類搖籃”的名號。另一部分原因是阿里斯泰爾·格雷厄姆與彼得·博德兩人的研究,他們于1966年到此研究湖內14000只鱷魚,并將此形容為“難以到達、達后不適、入手危險。”世人對其如此認可,誰又能抵擋到此一游的誘惑?
說到該做的事,圖爾卡納湖是一個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到達的地方,如同在一個開裂的支柱上取火,所以慶祝你不屈不撓的勇氣吧。
不過這里有一個小型沙漠博物館,位于Loiyangalani附近,遠看茅草屋頂光禿禿一片,而走近一看:館主Abdikadir Kurewa將其形容為“探視當地居民如何艱苦生活如何保持文化屬性的窗口”。展品簡要地展示出當地的田園生活及其存活下來的野生動物。博物館還對附近的巖石藝術點進行研究,比如馬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