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今天,它是進入神秘的羅布泊和神奇的敦煌的便捷通道;但它的存在,當然并不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哈密,這座新疆最東邊的城市,聞名遐邇的哈密瓜因它得名,雄奇偉岸的天山是它的天然守護。山北山南,氣候截然不同。哈密也因此有了“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的贊譽。然而,會變幻如四季的又豈止氣候。7、8月到訪,你會發現,各地奇境本身也恰恰組成了一幅四季風情畫:草原的翠綠,溫潤如春日的細雨;大漠的殷紅,熱烈似夏天的驕陽;胡楊堅韌的身軀猶勝秋風的颯爽,冰川晶瑩的積雪堪比隆冬的清冽。
大片的羊群是如茵綠毯的常客
巴里坤草原:嘆春之溫潤
公元1731年,大清王朝沿天山南北修建的烽燧防線延伸到了巴里坤,并由此一路經木壘、奇臺達至烏魯木齊。那時候,巴里坤的重要,不僅因為它剛好處于天山山脈東段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扼守于此,可抵御外族入侵;還因為它所在之處是一塊平原,有湖泊又有草甸,最適合發展成為邊陲稀缺的糧倉重地,也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愿意為之安定停留的家園。
時易世移,當年的邊陲重地,成為了今天的哈薩克民族自治縣。那雍正年間修建的滿城、乾隆年間筑造的漢城、恢宏的得勝門、名聲響亮的八座清代糧倉以及十多處保存完好的廟宇古宅無不銘刻了歲月風霜的印記。唯一不變的,只有那繁衍了這段段繁榮興盛歷史的遼闊草原。
建于清代的城墻和得勝門是歷史的印記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但與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不同,它處于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綿延的山脈是它最優美的邊際線。從山上流下來的積雪融水則為它帶來了美麗而珍貴的巴里坤湖,一顆鑲嵌在如茵綠毯上的晶瑩寶石。炎熱的夏天是最適宜到訪巴里坤草原的季節,因為你將在這里感受到如沐春風的溫潤舒適。長得比你個兒還高的綠草在微風中翻滾,形成了一道道綠色的波浪。風吹草低,綠浪起伏中,見到的不只牛羊,還有哈薩克牧民們五顏六色的氈房,像鮮艷的花兒般點綴其間。
就算趕不上熱鬧的草原盛會,看不到傳統的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和阿肯彈唱,你也可以到牧民家里做客,讓正宗的酥油茶、醇香的馬奶酒和原汁原味的手抓肉彌補你內心的失望。
到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做客是必不可少的草原活動
當然,除了傳統的延續,牧民們也開始與世界接軌,“嘿,姑娘,有興趣試一下源自新西蘭的草地悠悠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