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熊貓吃飯、看熊貓睡覺、看熊貓爬樹、看熊貓拉屎、看熊貓打架,余興節目是喂天鵝和天鵝咬手指……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這些可愛的國寶們絕對會讓你“樂不思蜀”!
憨態可掬的熊貓
經被娛樂化、玩偶化的國寶大熊貓,其實也有耐人尋味的“正史”。用游走動物園的心態觀賞大熊貓似乎顯得不敬,而當腳步放慢,才能真正感知熊貓的生活意境。
選在9點前趕到位于成都北郊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為了趕上熊貓最活躍的早餐時間。之前曾在網上見到有人抱怨正午時分圍著圍欄走上一圈連一只熊貓也沒有見到的窘境,于是決定,把生物鐘調成熊貓時間。
果然奏效。在圍欄邊亦步亦趨,并且先后見到20多只熊貓。身邊的臺灣游客在大聲地叫喊,“好不真實,在臺北花1小時排隊看團團圓圓,還不能停留,這里一下出來一群。”我也同樣亢奮,相機的快門接近心跳速度。眼前的熊貓,有的在樹上倒掛金鐘,有的四腳朝天啃竹子,有的扭捏但穩健地爬樹,有的蹲坐著發呆,更多的是在閑臥東床睡覺,功夫熊貓的奇巧武學幾乎有了現實的版本。
熊貓上樹
憨態可掬的熊貓
官方游程提供的行走路線,理論值是3個小時,結果只用了40分鐘。當終于在產房內見到剛出生、肉肉的熊貓幼崽時,旅行達到高潮,內心有個聲音在說,“嗯,差不多就這樣了。”
相信和我一樣,大部分旅人的熊貓之旅都是在極大的好奇中開始,在數碼相機與合影中完美,然后離開,過程與逛動物園并沒有本質差別,只不過,這里的對象是國寶。離園前,邂逅一位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簡單寒暄和幾個問題后,我決定不走了。“你知道么,熊貓吃鐵,有時候會把農民家的鐵鍋吃掉,所以也叫食鐵獸。”“你知道么,除了黑白相間,也發現過白色和棕色大熊貓。”“你知道么,熊貓的皮毛其實很扎人,而且油油的,天然防雨。”姑娘叫許萍,身份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公眾教育部主管,大學主修經濟的她,現在成天和大熊貓呆在一起。“成天看,會不會膩?”“不會呀,我喜歡直愣愣地看,一看就是半天,這是我放松自己的方式。”
許萍說,西周時期,巴蜀地區的交戰雙方只要將貔貅旗(即熊貓旗)舉起來,就意味著休戰講和;到了公元685年,遣唐使帶著兩只白熊東渡日本,這是武則天贈給日本天武天皇的國禮,而白熊就是大熊貓。這些關乎熊貓的歷史典故,完全在我的思維范疇之外。那就把腳步放慢,再去會會熊貓吧。
出生不久的熊貓仔
這一次,我看到一只成年大熊貓好奇地朝我走過來,最近的時候不過兩三米,隔著圍欄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眼神,平靜而又無辜。甚至聽到了類似山羊的“咩咩”叫聲,這是熊貓在表達自己的喜悅,如果是類似犬叫,則意味著“我很生氣”。不知道什么時候,身邊的竹林里居然多了一只綠孔雀,和我一樣悠閑地踱步,并不懼人。
大熊貓基地里還可以看天鵝
靠近園門的天鵝湖上,黑天鵝和錦鯉游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地貪吃著孩子們奉上的投食飼料,湖邊的露天桌椅上,照例是熟悉的茶香——這才恍然明白,熊貓基地內的生活氛圍,原本就和這座城市的慵懶和巴適一脈相承,竹林里的熊貓們除了不吃辣,其余都活得很成都。閉上眼睛打個小盹,想像自己就是一只熊貓,又有何妨。
成都大熊貓基地旅游實用攻略
門票:58元
地址:熊貓大道1375號
交通:45、71、69、302、83、60路公共汽車轉成鄉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