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的歷史悠久,在清初“湖廣填四川”后,川劇出現(xiàn)了由昆曲、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五種不同的聲腔雜陳,這就是“五腔共和”。成都琴臺路內的“蜀風雅韻”劇團,據(jù)說這是四川僅存的川劇演員會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竹椅、銅壺、蓋碗茶,鼓樂齊鳴、余音繚繞……環(huán)境很好,聽戲喝茶都有那種氣氛,第一次來成都的中外人士必來光顧之地。
川劇折子戲
川劇中少有蕩氣回腸的段落,但蜀風雅韻保留了一出難得的氣勢恢弘的折子戲。川戲中的女子,又辣又麻,是在大街上很難遇到的。不看折子戲,就不了解四川的風情。
川劇折子戲三祭江
鬧 臺
蜀風雅韻樂師團將鑼、鼓、琴、笛各種本土和其他民族樂器,編排的一套川味十足的曲目。
胡琴獨奏
胡琴最早從西域傳入,有二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分類。氣勢恢弘的時候,盡顯你的人生得意;深沉幽雅的時候,適合小資發(fā)呆。
民間絕藝:杖頭木偶
四川的杖頭木偶,是年代最久遠的木偶戲,造型古樸,四川以外很少見。特技繁復,一般人不告訴他。蜀風雅韻獨家挖掘的絕技傳人,人偶同臺,匠心獨運,徹底顛覆你對木偶的概念。
手影戲
手影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種藝術了,蜀風雅韻將中國影戲之鄉(xiāng)的手影戲傳統(tǒng),帶入城市森林,想象力驚人。
川劇工夫戲
川戲的工夫,以奇、絕、險,在中國地方戲劇的工夫戲中獨樹一幟,有一種獨特的怪誕夸張之美,是后現(xiàn)代的起源,無厘頭的祖宗。
丑角
滾燈
川戲的丑角,實在是丑地哭,丑得巴蜀的父老鄉(xiāng)親病了都要爬起來。蜀風雅韻的滾燈戲,特別招攬川內第一名角,渾身都是絕技,滿臉都是滑稽。
川戲的工夫,以奇、絕、險,在中國地方戲劇的工夫戲中獨樹一幟,有一種獨特的怪誕夸張之美,是后現(xiàn)代的起源,無厘頭的祖宗。
卡戲,吶子獨奏
卡戲,是川西北高原失傳多年的絕活,蜀風雅韻四處尋訪,挖掘栽培出來的卡戲傳人,一人同時演奏多種罕見樂器,堪稱一個人的百家講壇。吶子的調子,更是風情萬種。百鳥朝鳳,百獸起舞,不來不舒服,不聽不過癮。
悅來茶樓
老成都人的戲窩子——悅來茶樓
周一到周四是傳統(tǒng)評書。
周六下午2:00-4:00為川劇。
地點:成都市華興街54號 (錦江劇場 省川劇院 川劇博物館 華興煎蛋面 春熙路 )
特點:生活化氣氛好周邊可吃可逛的多,單純的川劇,票價茶水都便宜,拍照效果不如蜀風雅韻。
成都人愛喝茶,愛擺龍門陣,捧著一杯蓋碗茶,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三五扎堆的在一起擺些鄰里閑聞,于是茶館就成了他們最好的休憩之所,于是在成都,不論是繁華的大街,還是背陰的小巷,都會有茶館的影子。很多時候,青磚灰瓦,竹椅火墻,鄉(xiāng)話俚語,長煙桿吐出的煙霧里又彌漫著茶香。
2013首屆“濕身C S對決,激情水戰(zhàn)蟒河”大型活動正...
《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大型闖關活動開始了!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