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大批中國游客又將奔赴世界各國,享受愉快的旅行生活。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外出看世界的同時,許多國家對中國游客的到來卻充滿了復雜的感情。一方面,中國游客豪爽的大手筆消費給當地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無論是在埃及神廟刻字,還是在公共場所擁擠喧嘩,中國游客的種種陋習卻讓許多旅游國家十分頭疼。對于中國游客,很多國家都是又愛又恨。
在國外旅游的不文明行為是中國人的問題嗎?其實并不盡然,中國大規模開放境外旅游只有短短10年,卻有著數億人次旅游者的增長。出國者的素質不一、出境游開放時間短、旅游文明習慣尚未形成都是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
幾十年前,其他國家、地區游客也曾經過這樣的階段,文明出游的意識也是慢慢積累而成。旅游也是一種學習,是在世界各國“照鏡子”,相信隨著國人更多接觸世界,逐漸學會理解和尊重,“中國式到此一游”也將變成另一種意義。
“××到此一游”這幾個字,很多人再熟悉不過,國內的很多景點建筑、城磚甚至古書上都能看到游客刻下這樣的字。但是,當這幾個字出現在埃及神廟上卻引起了一場世界嘩然。涂鴉風波的當事人指向南京一個孩子。
今年“五一”期間,這個初二學生在有著千年歷史的埃及神廟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字樣,給這件千年文物造成了損壞,不但給世界文化遺產留下創傷,也把中國游客不文明的形象曝光給世界。事后,備受指責的孩子對此事的回應更令人們愕然:不知道刻字是不對的,以前出去看到各地景點都有刻字,也沒有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
孩子不知者不怪。旅游文明教育的缺失不但是家長的失職,更是折射出整個社會文明程度。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旅游景點,以各種方式在各種材質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長城有,故宮有,泰山有,甚至景區的一棵樹、一片竹林中都有。近年來,隨著出國旅游的人增多,“中國式到此一游”開始在國外景點出現。如美國自由女神像腳下,被刻了“×××到此一游”;倫敦圣保羅大教堂內,也被刻上了“國安是冠軍”。
“退休的地委書記一路走一路在光潔的地板上吐痰”
“你在歐洲街頭,只看人,很快能分出來哪些亞洲面孔是中國游客,哪些不是。”導游徐迪從1996年開始從業,開始帶新馬泰的旅游團,從2004年開始帶歐洲團,他見證國內旅游發展的變化,也對“中國式到此一游”深有感受。
在徐迪看來,中國人在國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大嗓門”,走到哪里都喜歡不停地大聲喧嘩,比如在車里、在飛機上、在路上,甚至在安靜的藝術館里。外國人普遍認為公共空間內盡量要低調,不要影響他人,而中國人可能熱鬧慣了,尤其是出國后看到新鮮事物,忍不住要大聲議論一番。一次在國外的公園里,他的團員高聲說話影響了兩位在公園休息的國外老人。其中一個老人問另一個,他們從哪里來?另一個聳聳肩回答:“Chiese duck(中國鴨子)”來形容中國游客的聒噪,聽到外國人這樣說自己的同胞,徐迪聽了非常難過。
每次走進盧浮宮或者其他藝術館時,他都要反復囑咐團員,國外的藝術品有自己的特點,要抱著學習參觀的態度,不要在別人的國家挑剔別國的藝術。因為很多參觀藝術館的游客并不了解作品,而喜歡以自己的眼光評判議論,這對其他國家是不尊重的。同時,他還要囑咐不要在參觀的人群中大聲議論,因為一個30人的團隊內,只要有幾個人喧嘩,別人就會認為所有中國人都是如此。
另一個讓徐迪從業十幾年來不能忍受的陋習是“隨地吐痰”。他帶過的團內很多人都有隨地吐痰的習慣,在中國可能習以為常,但在國外,這樣的行為會引來人們怪異的眼光。一次在意大利的博物館內,一名退休的地委書記一路走一路在光潔的地板上吐痰,毫不顧忌是公眾場合。徐迪勸說了幾次,他很生氣地說:怎么這么多事,我在家也這樣。沒辦法,導游只好自己蹲下去把痰擦干凈。
“我在家吃飯都是蹲著,怎么就不對了?”
類似于隨地吐痰,許多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都是日常的習慣,游客本身可能沒有意識到。比如在國外亂穿馬路、自助餐不排隊、吃飯浪費。徐迪有一次帶著一個旅游團,團內有一名陜西游客走到哪里累了就往地上一蹲,很多外國人都在看他。這名陜西游客說:我在家吃飯都是蹲著,怎么就不對了?
不遵守秩序與禮節也是很多游客帶出國去的陋習。徐迪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從業十幾年內,中國游客的素質在改善,但不守秩序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每次到國外,他第一件囑咐的事情就是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在中國湊成一堆過馬路慣了,許多游客根本不看紅綠燈,而國外的車輛都是只看燈不看人的,中國式過馬路就非常危險。每次,導游都會講幾個血淚故事來hold住游客。
另外的不守秩序表現在排隊上,比如“十一”期間、春節期間的境外,餐廳里人山人海,大部分是中國游客。有些人一上來就在食物區里橫沖直撞,搶在其他人前面挑選食物。
在需要排隊的時候,很多中國人也沒有耐心。如到迪斯尼、環球影城等游樂場所,中國游客等幾分鐘就不耐煩了,如果看到某個游樂項目有自己認識的人在排隊,馬上就插隊進去,這樣的行為也經常被老外笑話。
“對不起,我們不賣給你!”
有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游客在2012年已經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海外消費最多的游客國,消費額達到了1020億美元,數目驚人。但日益增長的游客卻沒有足夠體現出日益增長的文明素質,尤其體現在國外購物上。
搶購最瘋狂。一位導游告訴記者,到美國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國游客過境,一面墻的COACH就搬沒了,遇到人多貨少的時候,中國游客幾乎是沖上去的,經常讓人側目。
中國人到國外消費購物的能力有目共睹,很多境外商店也使出渾身解數招攬中國生意。但由于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一些頂級奢侈品店寧可損失銷售收入也不賣給中國游客商品。
日前一個中國團隊出游,在意大利的百達翡麗店內,一名非常有錢的游客將鞋一脫,直接將腳盤上了店內休息的沙發,然后大聲吆喝著店員:“將店內最貴的表拿一塊來看看。”看到這種行為,店員皺起了眉頭,在和老板通報后,這家店的店員直接對這名游客表示:“對不起,我們不賣給你。”
外國很多奢侈品商店不僅看游客的消費能力,還要看身份。這不是指社會地位的身份,對于購物者來說,最起碼要講文明,在店內表現出應有的禮貌和修養。否則,一些頂級品牌不會讓這樣的顧客消費。
出境游不可不知的 風俗禁忌
東南亞
日本
在日本,不管任何原因,都不能把筷子插入飯碗里離開,因為這是不祥的征兆。因為飯碗里直立的筷子會讓日本人想起墓碑。
印度
去印度或中東旅游,吃飯和接拿東西,只能用右手,絕對不能用左手。因為這些國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廁所,左手是不潔凈的。所以用左手接拿食品是對主人最大的不禮貌。
泰國
絕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游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舉動,被視為“罪惡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觀光客,曾經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處以刑罰。
另外,在泰國還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后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
印尼
印尼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身上的任何一部分,相對的,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圣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保持清潔,亂丟垃圾初犯處以罰金一千元;累犯處兩千元。依最新修訂之懲治亂丟垃圾條例,新加坡全面禁售、禁食口香糖,口香糖為最難清除垃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