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多閑情,從古時茶榭蕓閣間的金曲茗韻,到現今老街深巷里風味早茶,鬧市弄堂中的風情排檔,無不滲透著江南人那別樣的休閑文化。近日,“2013美麗中國·休閑城市采風行” 帶我們走進了寧波、常熟、郎溪這三座江南城市,在市井間細細品味了那慵懶婉約的江南式休閑。
石浦老街
寧波:夜半吃海鮮, 快意悠閑
寧波依著海,便和大海有了情結。蔚藍色海岸線相環,海風熏陶與光影交織出的全是海洋側影。所以你把寧波人的生活擰一擰,濕噠噠的,全是海水的味道。
夜晚十點,路林海鮮市場燈火通明。舟山、象山一帶的魚鮮都拖運到這里,夜半涼風伴著海鮮氣味,三輪車來來回回,養海鮮的玻璃缸里氣泡突突直冒,濕漉漉的海鮮市場將要調動起一座城市的味蕾。最新鮮的海鮮在這里買了,轉身就到了海鮮排擋的桌上,幾張靠背塑料凳圍著桌子,寧波人夜半來吃只當宵夜。不論多遲,吃夜宵也得盡興。坐在白沙碼頭,江邊晚風夾著人聲鼎沸,遠遠望去,江水倒影大排檔里交匯的橘黃與白色燈光,燈影波心蕩,似一幅油畫了,最具印象派風格。黃魚、江蝦、貝類,最挑剔的寧波舌頭也一定不會挑剔一碗海鮮面的滋味,再配一點涼菜,就一口啤酒,碼頭的記憶已經遙遠。
碼頭的命運隨著水的變遷,再往前奔就要入海。六百多年的海邊老鎮石浦倚在這片蔚藍邊,石頭做的身子連著山谷,拾級而上,海灣的深藍連同山谷的幽綠盡收眼底。海水的粼粼反光處叫人想起斜陽晚照時漁民收網,光腳踩在船頭,橘紅色染上濕漉漉的漁網。成筐成筐的魚轉向中街,不過250米的街道,商鋪100來家,中街成了老鎮的經濟動脈。魚擔子吧嗒吧嗒跳躍肩頭,賣魚,換別的東西回家,待漲潮,漁船又推下了海。耳邊響起浪潮嘩啦的回響,漫步老鎮,生活帶著咸咸的海水味,古老的人居方式撲面而來。蜿蜒進起伏的青石板街巷,“住在煙潮里”的人家仍有“萬里濤聲到枕邊”,生活寫意遠不止此:吊滿一陽臺的海螺花盆是大海的風鈴,嗚拉拉的似乎還能吹響海邊的生活。
沿港海鮮大餐
因海而起,寧波的船舶入港,沿著南塘河,海上的收獲帶來了南塘三市的鼎盛。走在這里,老寧波溫情脈脈,老街里有最懷舊的呼吸,老河埠頭、老宅門,市井里的悲歡都在這擰上了結。記憶不遠,老寧波更要三天兩頭跑來,孜孜不倦懷戀鄉味。嗅著味就能找到的舊時美味就在這里:曾名列全國前五的寧波一副,那是老寧波的零食記憶,到年底,買年貨的人要大排長龍!再到趙大有吃蔣介石最愛的“金團”,去尋豬油湯團、油贊子……于是你在街巷里兜兜轉轉,看寧波人在這里慢條斯理地散步,這逛一下那吃一下,又在哪里坐下來就著茶點聊起天。老街也跟著改了性子,不緊不慢,生活在這里,有自己的節奏。
錢塘江入海,江水與泥土沖出一條細長而蜿蜒的口子,口子越張越大的地方,一架跨海大橋身姿如虹。在它附近的杭州灣濕地,一片咸水濕地上空海鳥撲騰。這是大海對寧波人的饋贈,棧橋、流水、綠林,這里寧靜得只聽見飛鳥撲騰、風吹葦蕩。白鷺齊飛,萬鳥齊聚,愛享受生活的寧波人不會辜負大海,倚在棧橋上看海鳥,生活就要這樣合乎心意。
優哉游哉,寧波人把生活過得悠閑而快意。海水貫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江南的休閑也豐富起來,不一定非要是水墨畫般的生活,快意,也是一種方式。
南塘老街
Tips:
1、寧波同時是個書香縈繞的城市,市內的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乾隆帝曾用此收藏四庫全書;
2、若夜游寧波,可選擇乘船游三江,燈影波光交匯,涼風陣陣,愜意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