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網上熱傳的“北京導游持刀威脅游客”視頻,北京市旅游委7月8日舉行發布會稱,經初步調查,曝光車牌號的旅游大巴,并不是正規旅游大巴。
由于正值暑期旅游高峰,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少網民認為,北京這位導游不但對游客進行謾罵,甚至掏出刀來揚言要“弄死”游客,反映了旅游市場的亂象。有關管理部門應強力整頓、取締不具備條件的旅行社,遏制無序競爭。對于打出超低價吸引游客再宰客的旅行社應重點整治,對于那些恐嚇威脅游客購物的導游更要嚴懲。
“宰客”相當普遍
旅游市場混亂的問題并非北京一地獨有。
網民“時光易老”說,導游總是帶著游客“認真購物、馬虎參觀”,在景點買的茶葉最上面一層是茶,下面是草,標價幾百元的東西回來上網一查才幾十元。
網民“香煙”說,北京旅游市場那個亂啊,故宮、前門、火車站那些拉人旅游的大多是坑蒙拐騙。
另有網民曝料稱,7月3日,施先生一行8人在廈門旅游遭遇“野導游”拉客,雙方發生沖突。
網民紛紛表示,旅游市場如此混亂,實在有損城市形象,呼吁嚴懲導游隊伍中的害群之馬。
游客投訴無門
有網民認為,導游薪酬體系畸形、旅游業惡性競爭、游客投訴無門是旅游業痼疾的“病因”。
網民“吳祚來”說,應該保障導游的基本收入。導游如果不讓游客購物,導游有一分錢賺嗎?為什么零團費?為什么旅游費用低?所有的秘密都在購物上。國家旅游部門應從根子上規范和整頓旅游行業。
要避免出現持刀威脅游客購物的現象,網民認為,應改變當前這種導游收入與游客購物提成掛鉤的模式,讓導游不再充當游客與景區商店之間的中介。團隊旅游市場的現狀是,由于門票、住宿、餐飲費用不斷上漲,旅游市場競爭白熱化,旅行社多采取壓低旅游報價的手段,吸引客源,然后從旅游品質打折、頻繁安排購物等環節中補足。多數導游不在旅行社拿工資,或者底薪非常微薄,他們的收入依賴于游客購物、參觀自費景點,從中獲取傭金、回扣。
有網民反映,旅行社層層分包、“買團”等行為致游客投訴無門。網民“麗江小迷糊”說,自己在云南瀘沽湖遭遇導游打罵游客的情況,但由于旅行團是在昆明報的,麗江市旅游部門稱管不了昆明的旅行團,而昆明的旅游部門說事出瀘沽湖,他們對情況不了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清除市場潛規則
網民“司馬童”認為,落實旅游規定,查處違規組團,有關職能部門責無旁貸。像“持刀逼購”這樣的惡劣行徑一旦出現,不管游客有否誤上“黑車”、遇到“黑導”,有關各方都應迅速行動,全力追查有損“首都旅游形象”的害群之馬。
網民“胡藝”認為,清除旅游潛規則帶來旅游漲價的現實問題,公眾并非不能理解。但是旅行社不能用低劣無良的旅游服務傷害民眾的旅游熱情,更不能持刀脅迫購物透支旅游市場潛力。旅游行業清理零團費、強迫購物潛規則,依法提高導游待遇,讓旅游產品報價走向透明、真實,在提高服務質量、讓利于民方面下工夫,很有必要。
網民期待對“低價誘客再宰客”行為加大懲處力度。網民“閃閃33”說,除了繼續加大監管及處罰力度,還應對監管者問責,同時建立第三方監督體系。建立重大旅游違法違規行為披露制度,定期曝光不誠信經營行為,鼓勵游客通過網絡等途徑進行監督,保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