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廣大群眾的一種休閑方式。然而,國人的文明素質提升似乎并未跟上快速發展的旅游業的節拍,旅游文明的“考試”結果總讓人尷尬。亂丟亂扔、隨意攀爬、大嚷大叫、肆意破壞等陋習總是很煞風景。
事件回放
1、近日,在頤和園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橋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時面對頤和園外墻小便,引得外國游客邊搖頭邊拍照,曹先生拍照,并發微博批評游客不雅行為。頤和園管理處回應稱,頤和園內共有150余處公廁,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當眾小便,屬不文明行為。
2、之前,武當山景區石壁一處連簽6個名字的“到此一游”在網上傳播,被網友們稱為最強“到此一游”。事件曝光后,該事件當事人洛陽市伊川縣白沙鎮葉村村民閆秋玲通過洛陽本地媒體公開道歉:“向景區說聲對不起,希望大家原諒。”
3、不久之前,有網友爆出圖片,網友“空游無依”曾在微博上曬出圖片,埃及名勝盧克索神廟的石壁上出現了“丁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題字。消息曝出后,輿論引起軒然大波。在譴責這種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有網友“人肉”出,丁某某是南京某中學在讀的初一學生等個人信息。
陋習一
“中國式噪音”無處不在
有人說在國外的景點旅游,根本不需要怕走丟,也不用去找導游手里拿著的旗桿,只要聽聲音就準能找到自己的團隊。因為哪里扎堆的人多,嗓門大,一定就是中國的旅游團了。一些游客出門旅游,似乎沒有維護公共場合秩序的意識。無論是在餐廳吃飯,還是坐公交車,高聲接打手機、大聲喧嘩、吵鬧的人并不少見。只要湊成堆,大家就會扯開嗓子,高談闊論,完全無視旁邊其他游客是否愿意傾聽。如果有人提出異議,他們會反唇相譏“公共場所,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你管得著嗎?”甚至可能會由此引發爭執。李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和太太跟團前往歐洲旅游,在盧浮宮游覽的時候,里面就如菜市場一般,游覽的人群大多都是中國的旅游團,普通話、粵語等各種各樣的鄉音環繞在這里。還有在老佛爺的LV店購物的時候更是讓人驚嘆,一個世界名牌店里,居然有如此多的中國人在搶購,完全沒有秩序可言。
陋習二
愛順手牽羊拒絕付小費
貪小便宜是國人旅游的一大惡習。有業者表示,很多次帶團出去,都發現很多游客喜歡拿飛機上的餐具。不僅只是大媽大叔們,有時候一些30歲的年輕女游客也有此愛好,一些小碗小杯小勺吃完之后就被她們順手放進了自己的背包里。有幾次還看見游客將航空公司提供的毛毯帶下了飛機。
國人眼里,沒有小費這一說法,然而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服務員收入有一部分來自小費,比如幫忙搬行李、點菜等,也正因為是付費服務,別人才會提供如此貼心的服務。因此,到國外去旅游,國人也要注意遵守國際規則,備些零錢。有位導游說了一個聽起來比較好笑的事兒,一次帶游客去泰國,她跟一個游客同一間房,每天離開房間,她都習慣性的拿20泰銖放在床頭再離開,結果在當天行程結束回到酒店后,同房間的游客告訴她說,住這個酒店真好,每天還有20泰銖可以拿。雖然導游出游時,會提醒游客要給小費,但是一些游客還是裝作沒聽見似的,有的游客發現自己即使沒放小費,房間仍然有被打掃過的痕跡,更不舍得掏這個費用。
陋習三
拍照一窩蜂走路橫著走
出去旅游,拍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游客一路上只顧著排隊拍照、擺POSE,完全忽略了是否阻擋了別人或者影響到了別人的生活。經常帶團的導游全丹說,一些游客比較喜歡一窩蜂的拍照,造成了路上的擁堵,一個POSE要拍上7~8分鐘,一張照片根本不能滿足,要拍上5、6張照片才得以滿足。外國游客只能在旁邊等,他們的表情非常無奈。有時候,在境外城市的街道上也是,很多中國游客一窩蜂的拍照,根本沒有考慮到已經影響到旁人行走,作為導游也很尷尬。
陋習四
衣冠不整浪費食物
公共場合脫鞋襪、身穿背心褲衩拖鞋出入一些正式場合,都是讓旅行社領隊們比較頭疼的問題。由于出境游的飛行時間比較長,有些乘客為了能在飛機上睡得舒服就脫掉鞋襪,因此引起不少同機的外國朋友紛紛側目。王先生去年單位去三亞旅游,住的是當地五星級豪華酒店,他們一行人去沙灘玩了回來之后,單位里的某位同事直接半裸著身體將皮鞋掛在脖子上就走進了酒店,當場就被酒店的服務員攔住并告知他,衣冠不整者拒絕入內。“我同事當時大怒,還罵了那個服務員,說自己花了錢,想怎么進去就怎么進去。當時現場還有很多人來圍觀,搞得我們同事幾個都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