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民網記者 常紅
鳳凰古城“一票制”還能走多遠:鳳凰古城客流不及往年一半
從去年鳳凰旅游董事長葉文智稱“游客是豬”,到今年4月10日鳳凰古城景區實行“門票新政”被批成牟利工具,千年古城一次次被質疑之聲淹沒。距離景區門票收費至今已滿一個月的時間,期間鳳凰古城經歷了“全價票”、“學生票”以及“散客被曝不查票”等不同階段,也引發了商戶經營下滑、五一生意冷清的現象。
記者就此電話采訪了多位旅游業界專家,專家們普遍認為將門票事件推上風口浪尖的或許不是花錢買票進城的游客,也不全是鳳凰古城內的經營者們,更多的是全社會對門票經濟的集中關注,此外,也有專家指出景區收費政策應緊密對接即將出臺的旅游法相關規定,最終達到保護古城韻味、發展湘西經濟的目的。
收取的門票費用用途應明確公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鳳凰縣政府就“文護”方面收取相關稅費是有道理的,但政府若與經營門票的公司存在利益分成勢必會激起矛盾。更重要的是收取的門票費用用途應明確公示,這不僅是游客明白消費,更是對古城、文保的一個交代。他說,“我個人認為,鳳凰古城決定收取門票缺少聽證及論證的環節,沒有考慮到‘活社會’的基本生活功能,因此導致目前雖有收費標準,但缺收費環境的局面。”
張廣瑞還指出,鳳凰古城收門票事件也反應了目前旅游城市管理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即如何妥當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及平衡當地百姓的生活收入問題。這便需要政府來協調,不僅景區經營者要有收益,也要兼顧當地群眾的利益。鳳凰古城應認真思考如何向即將實施的旅游法的相關規定靠攏,發展長線經濟,保護古城風貌。
應用“大鳳凰”格局保護古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表示,鳳凰古城門票收費政策,現仍在觀察和摸索中進行,這體現在古城對團隊游客整體收費,對散客免費以及學生優惠等各方面現象。他指出,古城收票等同于將城內居住的百姓連同古城一起當作展品,“這是對百姓的不尊重”。
劉德謙認為,首先應肯定鳳凰古城求發展謀出路的理念,但發展不一定僅有收門票一種途徑。他強調,“真正的發展應做‘大鳳凰’。即由鳳凰縣牽頭,發展古城周邊餐飲、住宿以及娛樂等項目,打開制約‘古城經濟’的枷鎖,將經營逐漸外擴,讓鳳凰古城的旅游不再影響城內的居民。發展‘大鳳凰’,不能僅靠門票經營權轉讓、實行公司化盈利的運作模式,鳳凰縣或應認真領會發改委及中央相繼出臺的關于景區門票政策的精神,最終還是應思考如何增強鳳凰韻味、湘西風情,發展出‘大鳳凰’的格局。”
捆綁門票應與法律相關規定對接吻合
北京二外旅游法律與產業規制研究中心主任韓玉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鳳凰古城擁有其特有的資源優勢但也應征求“原住民”的意見,并且應把“魂”留住。她特別指出,“即將在10月1日執行的我國首部旅游法中對捆綁門票有相關規定,古城下一步應思考捆綁門票是否真正可以達到方便游客,提升效益的目的,并且勢必應與法律相關規定對接吻合。”
(記者 程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