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零點開始,五環內蛇年煙花爆竹的銷售及燃放正式宣告結束。市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及對煙花燃放越來越理性等因素,讓今年的煙花爆竹市場全面遇冷。京城三家煙花專營公司均表示,明年將主推環保型產品。
最后一個高峰日遭遇霧霾天
“完了,想今天最后賺一把,看來是沒戲了。”早上,看著霧蒙蒙的天,北三環華星電影院附近一家煙花爆竹零售點的老板望天興嘆。
和往年類似,從上周開始,各零售網點的攤主開始打折促銷,有些攤主還囤了一些好賣的大花,準備在正月十五賺上最后一把。但有經驗的零售攤主此前就對記者透露:囤貨不靠譜,今年不同往年,如果正月十五那天空氣質量不好,估計就“砸手里了”。
從前天晚間開始,氣象部門就預報正月十五當日空氣質量為5級,不適宜燃放煙花爆竹。昨日16時10分,市氣象臺又發布霾黃色預警。各相關單位均向市民發出了減少或避免燃放煙花爆竹的建議。
這讓不少憋著最后一搏的花炮零售商失望非常。記者在海淀區、朝陽區、東城區的幾處煙花零售網點看到,不少攤點已裝上封板,提前閉店,仍在堅持的攤點則紛紛甩賣。
各煙花零售網點開始閉店回收
昨日24時后,蛇年煙花燃放及銷售正式宣告結束。各零售攤點開始閉店退貨。預計整個回收過程將持續3天。熊貓煙花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的退貨量在2萬箱左右,退貨率達到10%—15%,比去年有所增加。
記者從燕龍、熊貓、逗逗本市三家煙花專營公司了解到,今年煙花銷售量較去年普遍下降了三四成。可以說,蛇年煙花銷售普遍遭遇寒冬期。
按照回收規定,未拆封的煙花產品基本可按原價回收,如遇零售商退貨量過大等情況,煙花公司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雖然今年煙花銷售遇冷,但業內人士表示,有經驗的零售商不會盲目拿貨,一些剛入行的新手則可能出現貪多嚼不爛的窘狀。“但今年整體賺得比往年少,則已成定局。”
明年主打環保型煙花產品
蛇年煙花遇冷,行業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市民燃放越發理性,另一方面是人們對北京空氣質量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再有就是煙花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老百姓不買賬。對于明年的煙花銷售,三家專營公司均表示,將下大成本研發環保型煙花產品,同時盡量做到不漲價。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將成為煙花爆竹行業的一個巨大轉折年。
據熊貓煙花總經理潘笛回憶,2008年北京奧運會,熊貓開發了輕煙型、無殘渣、可降解的環保產品,受到廣泛好評。隨即,這種環保技術被應用到消費產品上。目前,環保煙花已占到熊貓全系產品5成以上。然而環保煙花上市后并未立刻吸引消費者的興趣,主要原因也包括價格和效果等因素。人們普遍擔心環保煙花裝藥量少、效果差,但這其實是個誤區。環保煙花是指所使用的各種材質、配方環保化,并不是單純地減少藥量。
今年北京連續幾次的嚴重霧霾污染,讓市民充分意識到了空氣質量環保的重要性。環保煙花終于進入消費者視野。據悉,明年各家煙花公司都將主攻環保煙花產品,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引進環保技術,開發環保產品,在確保安全和煙花燃放效果的同時,降低煙花燃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同時,各家公司均表示,不會將環保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是通過企業內部消化,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環保的新產品、好產品。
業內聲音
杜絕煙花過度包裝也是環保
采訪中,不少零售攤主表示,和往年不同,今年最不好賣的就是大型煙花。
對此,行業人士也指出,這說明消費者對煙花燃放越來越理性,同時也暴露出行業內煙花包裝“假大空”的過度包裝問題。
最開始“禁改限”時,消費者對放大花最感興趣,買煙花時最常說的就是“給我拿個兒最大的。”但隨著多年經驗積累,精明的消費者發現不少大型煙花都有過度包裝的嫌疑。比如同樣是20發的煙花,有些煙花盒子很大,但里面每個炮筒間都用泡沫填裝,顯得個頭大。但實際效果和小包裝的20發煙花沒有什么差別。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包裝環保也是煙花環保的重要一環。
相關新聞
6家花炮網點5家有用電隱患
西城區一家煙花爆竹零售網點昨發生火災,初步判斷系用電不符合規范而引發。昨天下午,市安監局局長張家明帶隊,對豐臺區、西城區煙花爆竹攤點,進行安全檢查時發現,6家攤位中有5家存在隱患或不安全用電問題。這一結果驚出執法人員一身汗。
在位于岳各莊北橋東北角的花炮零售網點,執法人員發現,220V的照明用電電纜從銷售大棚的西北方向接入。施工人員將大棚的鐵皮頂開一個豁口,然后將電纜從豁口處引入。由于經過豁口處時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電纜外皮上留下明顯剮蹭痕跡。
“按照要求,應該使用一根金屬圓管套住電纜,防止電纜被割破漏電。”市安監局執法隊隊長王保樹說,一旦漏電,金屬材質的銷售大棚就會成為一個大導體,可能電傷人或引發火災。
在盧溝橋西府景園小區農行前、菜園街十字路口東北角等幾家煙花零售網點,也存在照明用電布設不規范的問題。豐臺區大屯路的一家煙花爆竹銷售攤點,用于連接監控攝像頭和無線發射裝置的弱電線纜設計明顯過長,多余的線纜纏繞得密密麻麻。
市安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立即進行花炮銷售網點用電規范改進。明年起,零售網點配裝的攝像頭等物聯網終端有望使用全無線設備,電線走線規范也將提出明確規定,防止事故隱患出現。(記者 金可 王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