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達黎加找路靠地標 街道條條沒名稱
“比薩餅店往西125米,美容中心南面50米,過了大榕樹再向右走200米……”在拉美的哥斯達黎加,如果你要向當地人問路,得到的會是這樣的回答。由于哥斯達黎加歷史上沒有設街道名,直到今天首都圣何塞僅有市中心主要街道起了名字,其他小一點的街道都還沒有準確的名稱,當地建筑也沒有門牌號,所以哥斯達黎加人習慣了將某處重要建筑為坐標,向東西南北多少米來定位。
大榕樹是約定俗成的路標
以某處建筑作為標志來指路,乍一聽有些荒誕,游客也經常一頭霧水,但當地人卻習以為常。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市中心曾經有棵大榕樹,人們習慣了以它為坐標定位周邊建筑,“大榕樹往前100米”、“過了大榕樹向右50米”;后來大榕樹沒了,但人們的說法卻絲毫沒變,只是加了句“在以前大榕樹的地方往前100米”。
哥斯達黎加前總統阿里亞斯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就居住在首都圣何塞的市區。阿里亞斯搬入這里前,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一般用梵蒂岡駐哥大使官邸作為坐標。自阿里亞斯搬入該區,方圓1公里的人都自然而然地以他的住宅作為新坐標,比如“前總統阿里亞斯家向南100米再向西50米”,人們會一目了然。也許有人會問,那阿里亞斯家的地址該是什么呢?據他本人稱,每當國外朋友需要給他寄東西,他留下的地址就是簡單的“圣何塞阿里亞斯總統家”,引得國外友人嘖嘖稱奇。
有了門牌也不看
哥斯達黎加人的熱情和隨性在指路過程中暴露無遺。無論是男人女人,還是老人青年,只要你詢問,他們都會熱情地為你指路。“前面十字路口左轉走100米,看到超市往西50米。”習慣描述地址的當地人指路非常清晰,但實際操作中你會發現,左轉后不到50米就是超市了,或者走了200米還沒看到超市的影子。
為方便游客,圣何塞市曾大規模開展增設街道名和門牌號的市政建設,但結果是,當你向圣何塞人詢問第幾大街、第幾大道在哪里,當地人會一頭霧水地說,請直接告訴我你要找的地方,然后胸有成竹地把你拉回到他們的思維:“在大教堂以北100米、再向東50米。”在哥斯達黎加人的頭腦中,每片區域都會有個約定俗成、眾人皆知的坐標,可以是市中心的雕像、城里最大的超市、體育場或者名人家,用這些坐標描述地址的方式也成為他們無法改變的習慣。
沒門牌在中美洲并不少見
受此影響最大的非郵遞員莫屬了。據了解,目前哥斯達黎加的每一封信都是人工分類的。因為現代化設備根本沒法讀懂那些地址。當然,麻煩和問題也接踵而來,哥斯達黎加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在中美洲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直到最近,在這個國家郵寄一封平信的平均時間依然要9天。哥斯達黎加郵政部門已經注意到了有關地址的問題,目前正在努力想辦法尋求為該國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地址體系”。有些街道已經增加了街道名稱、門牌號碼和郵政編碼。但很多人并不習慣,當地政府部門稱,最大的難題還是哥斯達黎加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方式。
沒有門牌和街道名,并且使用地標性地址并不是哥斯達黎加這個國家獨有的。他們的鄰國尼加拉瓜也是如此。每當提到這個問題,當地人都不以為然。他們的回答是:“從歷史到現在,我們不是一樣過得好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