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即從前的臺北縣,共有 29 個區。因為好山好水,又有扎根許久的民族飲食文化,各種特色美食小店藏龍臥虎。新店、新莊、三重、板橋、蘆洲、北投、淡水等區和臺北市接壤,有些僅一河一橋之隔,有些更有捷運直達,十分方便。在臺北探尋美食,不妨多走幾步,到這里探探地道民間美味。
臺北大小通吃嘗出新滋味
臺北師大夜市
三分俗氣
最初得知這家居民社區中的小店,還是在美食家蔡瀾先生的電視節目中,夫妻老婆店主營江浙菜,先生在外招呼客人,太太在廚房里掌勺。蔡瀾介紹的白灼禁臠和砂鍋獅子頭讓人隔著屏風都似乎聞到了香味般口水直流。
禁臠其實就是豬頸肉,相傳是晉元帝的隨從將豬身最美味的頸下一臠供奉給他。因為每頭豬只有一斤多的豬頸肉,可見極為珍貴。豬頸肉整塊用高湯燙過后再切片,粉嫩的肉色中可見分布均勻的油花,爽脆中帶著柔軟泛著甘香。蘸點店家自制的大蒜醬油,咸鮮甘甜味更復雜有層次。另一道看起來沒什么稀奇吃起來卻很震驚的是獅子頭,肥瘦比例適中,大小軟硬恰如其分,以高湯煨過后,出奇的鮮甜柔軟,令人驚嘆曹太太的火功一流,掌握得好精準。
臺北大小通吃嘗出新滋味
師大夜市
火瞳雞湯是要提早預訂的,因為必須煲足八小時。上桌掀蓋的一剎那,味道洶涌澎湃地竄入鼻腔中,金黃透亮的雞湯表面不一會兒就結起一層薄膜來。雞湯中還加入咸豬手、雞腳、火腿、豬皮一起燉,絕對真材實料,膠質豐富到把雙唇都粘住了,一碗喝下去,是舒心暖胃的住家滋味。其他小菜也真讓人喜歡,春韭烘蛋可見曹太細致的刀工,切得韭菜末細碎卻大小如一,蟹黃澎湖絲瓜則外脆內嫩,生菜蝦松可見只只彈性十足的新鮮小蝦仁,店家對食材精挑細選對廚藝精益求精的態度可見一斑。
好奇地問店主曹先生“三分俗氣”這有趣的店名因何而來,他不好意思地笑答:“因為向客人收錢,是件挺俗氣的事兒。”我會心一笑,覺得三分俗氣之外那七分雅氣,才是令人喜愛的氣質。
◇新北市永和區國光路 49 巷 8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