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將成國人出游主流
自由行將成國人出游主流
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攜程旅游,發布了《中國自由行發展報告(2012—2013)》。其中指出:“中國的散客旅游比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其市場容量遠遠大于團隊旅游。中國自由行旅游是國內乃至國際旅游當中最具潛力的市場。”
1 出境旅游自由行比例超過七成
2003年至2012年,是中國自由行旅游從開創到爆發式發展的10年。報告分析,隨著旅游市場的日趨成熟,游客自主意識不斷增強,自由行已成為主流趨勢。目前,歐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國的散客市場份額占到了70%—80%。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成熟度的主要標準。據國家旅游局提供的統計數據,2011年,國內旅游有超過90%、出境旅游有超過70%的客源不是由旅行社提供服務的。2012年國內旅游市場接近30億人次,其中參團旅游的不足5%。
相比傳統的觀光旅游團,自由行群體停留時間長、出游頻率高、消費能力強、休閑度假特色鮮明,相對于傳統景點、購物場所、餐廳,更愿意自由深入體驗目的地風土人情。報告指出:上海、北京自由行市場發展最早、程度最高。此外,廈門、武漢、天津、重慶、沈陽、青島等城市的自由行群體也相對比較多。適合一地深度休閑度假的目的地,比如三亞、廈門、麗江、九寨溝、桂林、北京、成都、青島、杭州等,最受自由行客人青睞,尤其是海濱海島、綜合性旅游城市、休閑度假特色目的地人氣很高。
同時,中國旅游市場正在迎來出境自由行的新時代,出境旅游者中散客自由行比例超過70%。中國游客主要選擇香港、澳門、首爾、新加坡、臺北、東京等旅游都市,以及普吉島、馬爾代夫、巴厘島等海島目的地。以內地赴港澳旅游為例,自由行在總體游客中比例超過2/3。而赴臺個人游在2012年增長幅度最突出。
2 在線服務成為自由行最大推動力
報告在分析我國自由行迅速發展原因時指出,經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是旅游消費需求提升的第一驅動力。假日制度的改革使民眾更有時間條件出行,交通的改善,特別是航空、動車高鐵、自駕車為旅游出行提供了基礎條件。在具體操作層面上,互聯網和在線旅游服務則成為自由行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互聯網讓人們有機會獲得更多、更透明全面的信息,極大提升了旅游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旅游的能力,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旅游方式,直接培養和催生了一代自由行旅游者。攜程開創了“交通+酒店+當地游”為特征的自由行2.0服務模式,引領了我國自由行服務的發展,獨立開發了千余條自由行線路和產品,到達海內外300個旅游目的地,全國60多個主要城市都可以預訂出發,每年服務的自由行客戶從2003年的數十人增長到現在的百萬人次。
目前,游客只需點擊鼠標,就可完成機票+酒店、巴士+酒店、火車+酒店、郵輪+酒店、自駕游+酒店、門票、當地交通、一日游、租車、消費折扣券等眾多服務的選擇和預訂,出發前就可以安排好整個行程。
為了解決自由行客戶出行中的風險問題,攜程旅游推出了100%透明旅游承諾、自然災害保障金、一站式旅游保險、旅游預警機制、特殊原因退訂保障、應急援助體系等“六重旅游保障”。2012年,攜程自由行客戶超過50%主動購買旅游意外險,投保率、理賠金額創新高。
3 應把自由行作為國家旅游發展重心
報告指出,自由行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國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旅行社仍處于自由行開發的初期,產品豐富度有限,地面旅游服務缺乏,需要加大市場開發;淡旺季不均衡,黃金周擁堵,旺季價格走高,影響自由行產品性價比和旅游滿意度;景區門票價格高、上漲快,打擊自由行積極性;部分目的地旅游消費環境需要進一步整治,存在黑車黑導游、宰客、強制消費等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建議把散客旅游服務提升到戰略地位,包括從旅游業發展戰略、旅游法律法規、扶持政策、考核指標等方面,把自由行作為國家旅游發展的重心。大力推進旅游公共服務建設,主要包括旅游基礎設施服務、旅游信息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服務等。通過多種手段支持旅游企業開發自由行市場,完善自由行服務,提升散客服務水平和滿意度。積極開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業、景區和重點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