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
如今的三亞就像全國人民度假的后花園,只要一想念起陽光海灘,許多人便會即刻買張機票、訂個靚酒店直奔 三亞。可在三亞人心目中,最值得驕傲的還是那純凈的空氣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畢竟這些才是三亞不可復制的財富。這次,記者跟隨媒體采風團從國家級海岸到民 族風情濃厚的村莊,從熱帶森林公園到依山靠海的養生地,走出酒店,上山下海,穿林入谷,不一樣的原生態三亞原來很精彩!
檳榔谷的土瓦茅草房。
檳榔谷里品賞民族風情
從三亞的國家海岸海棠灣出發,沿著兩旁綠意盎然的山路上山,一路穿越密林,望著那似乎被雨水洗刷過的干凈又鮮亮的植被,呼吸著窗外那清新無比的空氣,心 情不禁愉悅了起來。不到半小時,來到了一處神秘的村莊入口,這里正是位于三亞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的檳榔谷,據說在這茂盛的密林間有一處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 地,生活著海南的少數民族黎族、苗族,是了解海南少數民族文化最鮮活的去處。
雖說是個景區,但進入之后,走在檳榔樹間的石頭小道,感受 卻并無太多人工的痕跡。村內椰風搖曳,茅舍掩映,村邊溪流輕淌,水車悠悠,炊煙裊裊,似乎一切都是那么悠閑自在,好像進入了少數民族真實生活的環境里。走 在檳榔谷的村莊里,會發現許多黎族、苗族人民居住的土瓦茅草房都是當年有人居住過的,因為抬頭看,那屋頂甚至還有炊煙熏過的痕跡。在經過修繕之后,這些屋 子里搜羅了各種苗黎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工具、服飾等物件,全都形象逼真地還原了海南少數民族的生活,將它們真實地呈現在大眾面前。不過,最令人覺得觸動的是 生活在里面的人。現在在檳榔谷里,至今仍有幾位特別的老太太,她們的樣貌依然呈現了“雕題離耳”的典型特色,而所謂的“雕題”就是紋臉,即在臉上刻圖案, “離耳”就是耳朵上佩戴大的耳環,這些臉上文著各種已經攜帶了大半生的圖案、皺紋滿布的老太太,安靜地坐在土屋的墻角,手卻不閑著,織著黎錦,對于游客合 影的要求也見怪不怪。
織著黎錦的阿婆。
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的再現地,在檳榔谷里,除了見識到各種靜態的展覽之外,還能通過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表演,了 解黎族和苗族人民在海南的生活。拉龜、射箭、蕩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欄過河、過獨木橋等體育項目以及鼻蕭、椰烏、吹樹葉等樂器表演在景區里無處不在,如果 有興趣,還可以在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檳榔·古韻》表演后走上舞臺,和表演者牽手跳跳竹竿舞,考驗一下自己的手腳協調能力。
檳榔谷原生態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