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的關于城市幸福指數的排行榜之后,在遲遲不來的冷空氣中,兜兜轉轉,人們又開始關注關于幸福的命題。無需大費口舌,我們決定告訴你玩轉冬季的訣竅。有沒有雪,并不是過冬的重點。因為幸福不是故作浪漫狀,在永無止境的看雪運動中編織自己的白日夢。幸福也不是機械地抵達雪境之地,躲在賓館里用微博告訴全世界自己身處千里冰封。幸福只是咬咬牙,進行雪地滑行、冬季狩獵,或者在出名或不出名的溫泉池里,探出身子,然后長舒出一口氣。
冰雪童話世界
冬捕:心懷感念的收獲
冰天雪地里,冬捕是一件神圣的事情,那不僅需要“大海撈針”的勇氣、毅力和運氣,更需要冰川之下打撈的大智慧。不管如何,天寒地凍之中,打撈或垂釣,都要感謝大自然的“天賜”,于我們日常卻是幸福的收獲,甜蜜的依歸。
地圖
查干湖冬捕:寄托蒙古族人千年不變的希望
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內陸湖泊和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這個名字多少讓南方人陌生,但查干湖冬捕卻是冬游里不可或缺的一個場景,那充滿北方原始漁獵文化氣息的冬捕,那神秘的祭湖儀式和鑿冰撒網的捕魚場面,都讓人大開眼界,目前,查干湖冬捕奇觀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冬捕活動
查干湖,在蒙古語中意為“白色的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爾羅斯大草原上,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盛產胖頭魚、鯉魚、鰱魚等數不過來、認識不全的魚類。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漁民進行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的黃金時間。據說,查干湖的這種漁獵文化源于史前,盛于遼金,至今千年不變,是當地人與自然對話、溝通、感恩的一種方式。
牡丹江鏡泊湖冬捕:薩滿族人與湖神的神秘對話
幾乎是一夜之間,柔美的鏡泊湖便凍結成為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表面上平靜如斯,冰面之下卻是萬魚歡騰。牡丹江鏡泊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每年冬捕之前都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祭湖”儀式———祭祀湖神。這是當地民眾以薩滿族的儀式拜祭湖神,以求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整個儀式非常嚴肅、莊嚴,先是權威的大師宣讀祭文,150名滿族后裔身著滿族傳統服飾虔誠祭拜祈禱;然后薩滿舞者跳起了滿族特色的韃子秧歌舞,漁工身著傳統壯士服裝飲壯行酒,他們開啟了一年中冬日的捕魚大行動,而祭祀湖神意在感恩并且喚醒冬網,告知群魚。只見千里冰封的湖面、鳴響起打魚出征的號角,少數民族的熱辣歌舞昭示著冬日勞動的歡愉,在冰面上開個“冰窟窿”,開網捕魚。
祭祀儀式
鏡泊湖景區今年還會舉辦“冬季捕魚節”活動,讓南方客人近距離地觀賞了解到神秘的漁獵文化,游客不僅能看到精彩的冰上捕魚表演,親身體驗大網捕魚、小網掛魚、冰上釣魚的樂趣;冬捕開網當天,還能在原汁原味的“鏡泊湖漁家宴”中大飽口福,當地最負盛名的是鯽魚,稱“湖鯽”,體大肥胖,肉質細嫩,味鮮;更有湖鯉、白鰱、紅尾等品種。
新疆福海冬捕:“踏雪尋魚”,尋出福氣
新疆福海縣烏倫古湖,是我國內陸流域十大淡水湖泊之一,被譽為“準噶爾明珠”,是北疆最大的天然漁業基地,湖內魚類品種獨特而豐富,比如湖中盛產的白斑狗魚、貝爾加雅羅、梭鱸、河鱸、丁鱸等眾多南方人聞所未聞的魚類,相對南方人“貪吃”之習性,這些品種絕對有誘惑力。
冬季冰上大拉網捕魚是烏倫古湖傳統的捕魚方式,是當地哈薩克族牧民冬季重要的“冰上”運動。據說,烏倫古湖由于氣候極度寒冷,湖面冰層往往厚度達到50厘米,積雪也能達30厘米,因此在這種環境和條件下捕魚,當地人賦予了最美妙的說法:“踏雪尋魚”。不僅如此,“踏雪尋魚”還能尋出一系列的福氣來,比如說,祭祀儀式是“授福”;湖冰上觀看大拉網捕魚是“望福”;湖冰上搶魚是“追福”;頭魚拍賣是“搶福”;湖面上放生是“納福”;品野魚宴是享“口福”。
玩法
冬捕,一種儀式感極強的古老文化
冬捕,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在冬季里首次冰下拉網捕魚之前,必須祭奠湖神,向他們匯報一年的情況,感謝他們為地上子民奉獻出豐盛的食糧;冬捕上萬魚歡騰、萬人狂歡的場面是過年的前奏,也是健康、富足生活的表現,象征“連年有魚”,富貴有余。另,由于東北方天氣寒冷,冬季大規模捕魚,收獲后的魚可以直接放在室外成為“冰鮮魚”,容易保存,容易運輸,因此冬捕文化流傳久遠。
文學
“日月穿梭,歲月如歌,烏倫古湖養育了我們的父輩,養育了我們自己,還在養育著我們的下一代,她是我們的生命之湖。失去她我們將一無所有,離開她我們將無法生存,所以我們無比虔誠地祈盼我們世代賴以生存的烏倫古湖源頭長流、生態和諧、漁產富足、生息永續。”———新疆烏倫古湖漁民冬捕前的祈福許愿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