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一部在電視臺夜深時分播放的紀錄片,卻能引起國人的關注并產生共鳴,這片子到底擁有什么魔力?答案是它叫《舌尖上的中國》,被譽為了“吃貨指南”,以異常人文的手法介紹中國飲食背后的故事,勾起了國人內心深處沉睡的美食記憶。
要在國人之中找一個永恒的話題,那肯定是關于美食的。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事沒事,大家都會互相交流一下,“最近在哪里發現了好吃的?”又或者向別人詢問“哪里有好吃的?”說到興起,還會讓人“流口水”。顯然,對美食的渴望已經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在廣州( 酒店 ),對這本能可能感觸更深,因為不少人都說“每一個廣州人都是美食家”。
愛好美食的人,能生長在中國是一種幸福,口福!因為中國美食實在是花樣多多,以至于換一個地方就可能會是另一個流派。在這一個幸福的時代,雖然在一個城市里,就可以嘗到不同地方、不同流派的美食,但是心中又難免有些許遺憾,因為同一種食物,離開了原來的地方就會變得不純正了,或者說原始的靈魂不在了。
你會發現,透過舌尖,可以把旅行進行一次升華,而美食是了解這個城市的高效載體。 本版圖/全景
所以,到另一個地方旅行時,發自心底的一個必選動作都是去品嘗當地美食,尋找那種最純正的滋味。你會發現,透過舌尖,可以把旅行進行一次升華,美食是了解這個城市的高效載體。
本期,記者搜羅了國內多個以美食著稱的城市,請來既是飲食文化名人,又是旅行家的著名美食家沈宏非和莊臣為我們教路,在當地城市“吃貨”帶路下,從西安( 路線 )到成都、重慶,再到武漢、上海,最后去看看廈門( 酒店 )和澳門,一邊嘗美食,一邊游美景。
四川臘肉 圖:全景
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熱播,紅遍網絡。通過紀錄片的鏡頭,又一次大大地勾起了國人對美食的追逐和向往。其實,我們并不用立志做一個“頂級吃貨”,也很難像紀錄片制片人那樣追根溯源,但美景相伴,何不來一場舌尖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