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升的頭上有“升九”兩個字,格外引人矚目。現代快報特派記者賈磊攝
昨天傍晚,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之前,已經能感覺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人氣,明顯比往常旺了很多。許多佩戴“參觀證”或者“貴賓證”的游客,紛紛進入發射中心,期待那激動人心一刻的到來。但由于發射當天酒泉的溫度比較高,在太陽底下觀看發射的人們,發現自己被曬得不行,只能紛紛尋找可以遮陽的東西,這一突如其來的需求,讓發射中心內一家五金店的草帽脫銷,到了最后,已經是“一帽難求”。
紀念品被一搶而空
昨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里,除了在發射場忙于火箭最后點火升空的人們,最忙的要數紀念品商店和郵局的工作人員——紀念品商店里的“天宮一號”模型、為慶祝此次對接任務成功發行的紀念郵冊、夜光杯之類的紀念品被一搶而空。盛裝紀念品的紙箱,在商店的外面堆成小山。在郵局,更多的人選擇在昨天寄出明信片。“一是這里的明信片上,風景很漂亮,比如大漠風光,還有火箭發射,這些圖片外面不多見。二是因為郵戳,2012年6月16日,這個日子可得紀念下。”來自廣西柳州的游客陳先生說。
對于外面的游客來說,發射中心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充滿了風情,昨天下午,參加航天員出征儀式之前,記者特地來到發射中心內的幾家飯店,根據飯店工作人員的說法,午飯的營業額比以往高出好幾倍,點得最多的菜,是來自祁連山下黑河河灘的泥鰍和來自甘南草原的肥羊。
基地外“一證難求”
記者遇到的幾位游客,都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想要在最后一天進入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九飛天,在外面已經遠遠不是可以用“一票難求”來形容的。
記者了解到,普通游客想要觀看火箭發射,唯一的途徑是通過旅行社,先趕到酒泉,拿到旅行社辦理的參觀證件之后,再進入衛星發射中心指定的參觀區,進行觀看。
但因為神九發射管理嚴格,即便是提前遞交了申請,但各大旅行社能拿到的參觀證件不多。昨天,一位來自酒泉某旅行社的帶隊人員告訴記者,“進入衛星發射中心參觀,這個旅游項目,平時只需要500元就能拿下。”但在昨天,“1000元也沒人愿意帶。”
這倒帶動了酒泉市和嘉峪關市的旅游——不少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無法進入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火箭發射的時候,選擇一些市區周邊的景點進行游玩。這兩天,酒泉與嘉峪關兩座城市內隨處可見操著外地口音的游客,而市區內賓館價格也水漲船高,但這絲毫不影響游客們的熱情。他們聚集在距離發射場近10公里的檢查站,只為了發射時幾秒鐘的等待。這也火了兩座城市的出租車業務,一位的哥說,近一個月來,他已經載了幾十位進入發射中心的記者和游客,賺了數千元。
快買頂草帽擋太陽
昨天下午,航天員出征儀式與火箭發射,普通游客都可以在指定地點進行觀賞,但記者發現,大部分游客有些準備不足。
根據天氣預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昨天下午的氣溫是35℃,干燥的地面上,則遠高于這個溫度,穿著鞋子也能感覺到燙腳。而高掛的太陽,則更是直接照射人們的肌膚。在問天閣舉行的航天員出征儀式還好些,基地搭建了迷彩遮陽棚來遮蔽太陽,但在發射場,人們只能在彼此的影子下乘涼——這里不要說有樹,就算草,也都沒有超過腳踝高度的。這直接帶動了發射中心內一家五金店的生意——因為這家五金電內,有草帽出售,平時,這種草帽沒幾個人買,價格只是8元一頂。但在昨天,不管是即將參觀發射的記者,還是來觀賞奇跡的游客,都把這種帽檐寬大的帽子當做首選,一時間,幾十頂帽子就脫銷了,一位相熟的記者朋友還說,有人現在想出50元求購一頂草帽,卻沒人肯賣給他。
神九飛天,草帽脫銷,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人們對這次飛行任務的關注。
航天迷
神六到神九
五次從海南趕來
最執著:
神六到神九
五次從海南趕來
在去發射場的車上,記者認識了來自海南的吳文生。
吳文生是個地道的航天迷,這已經是第五次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看火箭發射。“白天發射的、凌晨發射的、晚上發射的,全都看齊了,這次還是頭一回在夏天發射。”他第一次來酒泉還是2005年神六發射的時候。“火箭點火升天的一瞬間,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后,神七、天宮一號、神八、神九,每一次他都要從海南趕來看發射。“每次看都覺得非常震撼,而且每次都有新感受,更何況這次還有女航天員,這可是非常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