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5月28日專電(記者何晨陽)寧夏銀川河東機場近日由于一架飛機發生機械事故導致航班延誤,在機場方面積極協調航空公司為100多名旅客辦理退、改、簽業務時,一名旅客與機場工作人員發生沖突,將一名女員工打傷。
從前幾日見諸報端的拒絕登機到上停機坪攔飛機,再到如今的毆打機場工作人員,不知從何時開始,打鬧成了航班延誤時部分旅客的“拿手戲”。
按理說,航班延誤,影響旅客行程,心里窩火在所難免。但機場是公共場所,是城市乃至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不是誰家的后花園。打鬧者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輕則是污染了其他旅客的感官,重則已經危害到空港、城市形象和公共利益。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公民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當然應該全力維護,但底線不能威脅到公共安全,不能對其他旅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干擾,更不能違法。法律沒有例外,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航班延誤,都不能成為旅客違反法律規定、威脅航空安全進行維權的理由。
細細想來,航空公司通過運送旅客來盈利,而旅客則通過航空公司實現順利出行,二者誰也離不開誰。如果航空公司能把航班延誤原因、起飛時間等信息,及時清晰地通知旅客,讓他們遠離種種“不確定”帶來的焦慮,如果旅客能通過合法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那么在二者互利共贏的同時,又換來了城市窗口的靚麗多彩,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