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之行是出差途中的“假公濟私”,從機場到市區的路途中間,稍微繞行一下,多花了幾個小時在這個號稱“歐亞大陸橋橋頭堡”的海濱城市走馬觀花瀏覽一圈。機場出來直接去海州,就是“淮海戰役”中的那個“海”字所指的地方,那里有處稱為“桃花澗”的景區,盡管桃花剛凋零,口罩并沒有遺憾,因為前來此處的目標是景區內的“將軍崖巖畫”。
將軍崖巖畫
據說這里原有一組人、馬刻石,傳為騎馬的將軍,故此得名。整片區域是長四十余米、寬二十多米的平整光亮的和色混合花崗巖,有著不少海蝕痕跡,或許在很久以前曾是一片汪洋。
巖畫
在巖石面的南半部,鑿刻著三組巖畫,畫面上錈刻著古拙粗獷的人面、鳥獸、星云等圖案。巖畫發現于一九七九年,據說那時線條非常清晰,而今經過三十余年,有些地方已經變得模糊不堪。巖畫以稚拙的象形描摹手法,明顯的表現出原始風貌,畫面上人物像全部用陰線雕刻,線條粗率勁直,有的有尖圓頂飾物,有的為網紋頭飾,臉上均刻有雜亂的線條,無關部位也較為簡略,而且大多沒有四肢和軀體。與其他地方發現的人體四肢齊全、姿態各異的巖畫相比,將軍崖巖畫中人的形象十分原始。巖畫中還出現了禾苗之類的農作物圖案,確是難得的重要發現。
這里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巖畫
另外在山坡上,有一大三小四塊大石,其中一塊上有許多人工鑿磨而成的圓窩,直徑約網球大小,根據巖畫,大石以及將軍崖所在地形來分析,此處似為一處原始宗教的祭祀場所。經國家文物局專家鑒定,遺跡成于距今約四千年,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巖畫。被國家文物局譽為“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是一項難得的重大發現,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景區有山曰錦屏,看上去不錯,因時間未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