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2月結束的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被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在此之前,我們的耳朵里充斥了太多的石林,云南石林、廣西石林、重慶萬盛石林……然而,誰還知道在這空曠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大興安嶺之巔,也會有這么一個龐大的石林家族呢?
初夏的阿斯哈圖 攝影:白顯林
這些和侏羅紀的恐龍們曾經愉快地朝夕相處的石頭們,花了1.8億年才初成胚胎,之后經歷800萬年的哺育,其間又在260萬年前被冰川打散,在經歷了這些年時光之后的阿斯哈圖石林,猛然間撞進了我們的視線。
草原上的驢屌拉子 作者:白顯林
我們驅車前往阿斯哈圖石林園區時,并未抱有太大欣賞的信心。從經棚鎮(克什克騰旗政府所在地)到阿斯哈圖石林所在地北大山,有近3個小時的車程,其間滿眼都是平坦的內蒙古草原。冬天的草原一片片灰黃,放牧的牛羊很少,初看時還覺得視野開闊比較振奮,但隨之而來的除了平緩的草原還是草原,心里不免產生疑惑:這樣的地方會有石林?
大興安嶺的脊梁 作者:鳳尾皇冠
不過既然同行有當地搞攝影創作多年的白顯林老師作陪,且極力推薦此地,便不好推辭。我們在北大山下住了一宿,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便上山。據說所有的石林都在一片高高的山脊上,日出時景色會很好看。想到這里,我的興趣漸漸濃厚起來。
晨光里的阿斯哈圖 攝影:行走的雨
車沿著盤山道行駛,周圍是蒼茫的白樺林,我有一種在水墨畫里游走的感覺。天漸漸亮了,拐過第二個彎道的時候,他們指著山頂一個黑色的剪影給我看,我當時睡意尚未全消,蒙眬間看到遠處魚肚白的天空下,黑黑地矗立著一根柱子,感覺有些驚訝,因為那柱子的形象竟有點像北京圓明園大水法的那根石柱。周圍都是平緩的山坡,惟獨一根石柱立于廣闊的天空下,的確有一種蒼涼美,我頓時來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