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汶川因地震而全世界知曉,2008年“5.12”的大地震給汶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百業待興,堅強的汶川人民從悲壯走向豪邁,經過四年的災后重建,汶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基礎得到極大提升,旅游產品精彩紛呈。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地理環境:汶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得名,西漢時為綿虒縣,西晉改為汶山縣,并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歷史。境內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游景點。
汶川旅游攻略:那些非去不可的景點
水磨鎮:精品小鎮羌漢風情
地震前的水磨鎮禪壽街
舊景重現:水磨古鎮歷史悠久,是一個藏、羌、回、漢等民族的聚居地,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其有碑文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現還殘存著唐、宋兩代的道路、明代臺階和清代古樹……這里享有“長壽之鄉”的美譽,稱老人村,后改名水磨至今。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重建新顏: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理事會評為“全球災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水磨鎮,在重建后自然風光秀麗,地域文化濃郁,儼然是一個旅游精品小鎮。震后經過廣東佛山卓有成效的對口援建,水磨鎮展現出“濱水小鎮生態新城”的秀麗景象,成功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春風閣白色蜿蜒曲折的臺階,主建筑羌碉和閣樓則分別是漢族和羌族的代表。西羌匯坐落于春風閣腳下,是水磨標志性景觀之一。西羌匯的建筑立面結合了羌碉特色;碉樓碧它將現代的建筑、裝飾藝術與傳統西羌文化相結合,陳列著南風古灶燒制而成的陶瓷沙盤。禪壽老街兩側分布的春風閣、大夫第、萬年臺、字庫、白塔等建筑風格集中國傳統建筑體系之大成,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設計理念。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映秀新城:震后場館看大師手筆
震前映秀的漩口中學
舊景重現:映秀鎮地處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的必經之路。漩口中學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較為完整保存的大型遺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儀式會場。漩口中學是震前映秀的標志性建筑,然而在5·12地震中化為一片廢墟。震后還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質建筑形態,如傾覆、端頭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紋、底樓沉降、顛裂、斷裂倒塌、平行錯位、疊塌、底部錯裂、撕裂垮塌和側傾等。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天崩石是當時地震留下的一個典型奇觀。“5·12”大地震的瞬間,山坡上許多石頭震滑下來,有的滑在山腳,有的翻過公路滾進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塊,整塊石長10米、高8米、寬3米,重一百多噸,從對面山崖轟然崩裂,如刀劍般深深倒插在江邊。巨石向著岷江峽口,面朝前方約1公里處的牛圈溝震源點,成為天然的碑石。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重建新顏:映秀新城有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驛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獨具特色的藏家新居。
國內外著名建筑大師參與設計的新建筑成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點,這里有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參與設計的抗震減災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現代主義建筑大師貝聿銘參與設計的河口紀念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參與設計的地震紀念館及陵園。而映秀小學與映秀幼兒園由工程抗震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錫元團隊負責設計。地震紀念館的設計標準為抗震設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災害、搶險救災、災后重建、人與自然、抗震技術等內容的教育基地。目前,這些建筑已基本完工。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映秀還將運用虛擬技術、網絡等數字化手段,建成全國首座數字化“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其他包括牛圈溝震源點、地震壁畫、堰塞湖、漩口中學、天崩石、白花大橋遺跡、減災防災、抗震建筑科技等系列景點,映秀作為震中紀念地將會成為世界地震遺址名鎮。
三江鄉:水鄉藏寨玩漂流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舊景重現:三江鄉位于汶川縣西南部,地處岷江支流,壽江上游,山清水秀,擁有國寶大熊貓和活化石珙桐樹等動植物資源。三江生態風景區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馬古道歷史文化。景區是汶川縣最早開發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汶川特大地震給景區造成巨大破壞,屬極重災區之一。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重建新顏:在惠州市的援建下,三江建成功能齊全、風景優美的藏家旅游集鎮,目前已通過國家AAAA景區評審。如今,景區的旅游項目全部恢復,包括森林小火車、騎馬、篝火晚會、野戰、穿越、野營等。目前,“三江水鄉藏寨”是三江鄉藏家旅游集鎮新品牌,以三江鄉獨特的自然水系、水景為背景,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水鄉藏寨,包括景區標志大門、藏家風情園、文化廣場、明月湖、明月亭、藏族民俗文化小品、購物長廊、藏家樂群等。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三江生態旅游開發區根據河谷的形態自上而下分為景觀河段、漂流河段、亞高山生態景觀河段三段。景觀河段的植被變化明顯,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多巨巖怪石,主要景點有刀關石、洞天飛珠瀑布、鴛鴦瀑布、百丈瀑布、青蛙石三景,磐石道園林,雪花塘跌水。漂流項目經過重新清理、規劃后,相比以前漂流更加安全。兩岸生長著碧綠如茵的草類和高80~100米造型美觀的鳳尾蕨。谷坡最發達的是野核桃林。而雞心包至龍池溝段是亞高山生態景觀河,其中“樹中樹”及“獨木成林”景觀令人贊嘆不已。
臥龍自然保護區:國寶之鄉重見陽光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舊景重現:臥龍自然保護區地理條件獨特、地貌類型復雜,風景秀麗、景觀多樣、氣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險、峻、奇、秀于一體,還有濃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區內建有相當規模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繁殖場;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有國內迄今為止以單一生物物種為主建立的博物館的大熊貓博物館。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區內共分布著100多只大熊貓,約占全國總數的10%。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重建新顏:因為“熊貓王國”的特殊性,臥龍保護區享受到了特別待遇,由廣東和香港一起援建。新的研究中心選址臥龍保護區的耿達鄉神樹坪區域,預計投資近3億元。新研究中心建成后,將承擔起大熊貓飼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和野生動物公眾教育三大功能。新研究中心設計有飼養圈舍30套,繁殖圈舍20套,科研試驗室1座,獸醫院1座和大熊貓保護培訓與環境教育中心1個。中心還配有小型野化培訓場10個、中型野化培訓場10個和大型野化培訓場3個。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草坡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自然旅游資源種類多,品質高。 藏羌風情濃郁,原始森林面積廣闊,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適溫針葉林等植被;有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牛羚、小熊貓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有水質好的熱水溫泉,高山體能訓練基地等旅游項目。
大禹文化旅游區:民族文化煥發光彩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舊景重現:大禹文化旅游區屬阿壩州汶川縣北部、岷江上游流域,處于縱貫岷山的大九寨國際旅游精品線西環線上,串聯了都江堰、青城山,大熊貓棲息地,黃龍、九寨四大世界遺產,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高品位旅游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四川最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精品旅游線路。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重建新顏:大禹文化旅游區以大禹文化和羌族文化為核心主題,由蘿卜寨、布瓦寨、羌峰寨、威州鎮、綿虒鎮和龍溪羌人谷構成大禹文化旅游區的有機整體。景區內生態環境卓越,山水相依,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璀璨奪目,民族風情古樸動人、繽紛絢爛。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這里有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蘿卜寨,有羌族地區現存唯一的黃土夯筑雕群,有保留最完整的地震遺址鐘樓,有體現重建精神的大禹銅像和團結住,有援建代表建筑博物館和體育館,有民族團結象征鍋莊廣場,有民族文化體驗區西羌文化街,還有科學重建代表避災廣場和三國文化姜維城。
汶川美食推薦:
水磨豆花
汶川美食非常具有特殊。在縣城內有特殊的洋芋糍粑、藏餐等,還有汶川特殊的岷江漁。 在水磨的餐飲美食主要是各類名特小吃、傳統菜品、地方土菜、特色工藝菜品、環保綠色野菜等。如:水磨豆花、老臘肉、竹筍、蕨菜、山珍野菌、土雞燉白果、九大碗和壩壩宴流水席等。 在綿虒豆腐美食一條街上,豆腐宴席讓游客回味無窮。 在三江景區,你可以感受虹鱒魚生魚片的鮮美,野生竹筍的爽口,三江老臘肉的肥而不膩,三江土雞蛋的生態。
櫻桃
櫻桃:櫻桃是“水果中的鉆石”,在綿虒鎮三關廟的櫻桃園里,紅紅的果子早已掛滿枝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擺。汶川櫻桃比別處的都甜,據說可與世界優質櫻桃產區——美國西部地區和加拿大大西南地區的相媲美,因為四年前的那場災難,汶川人又把櫻桃稱為“感恩果”。
三江土臘肉
三江土臘肉:作為地震后興起的一個產業,三江土臘肉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產業。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鹽等材料,腌入缸中。2~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人參果飯
人參果飯:人參果飯被藏族同胞視為一種吉祥的食物,他們逢年過節首先就要進食這種食物。它的做法是:首先把人參果煮熟,然后把米飯舀進碗里,飯上面舀上煮熟的人參果,撒上白糖,最后淋上一點滾燙的酥油汁就成了。
血腸:血腸是藏族食譜中的上等食物,貴客臨門,能以血腸待之,那是主人的榮耀。血腸是由腸衣、血汁、香料及牦牛肉(或豬肉)制作而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酸菜面塊
酸菜面塊:酸菜面塊是一種特色很濃的藏族傳統晚餐。其主要原料是酸菜,酸菜的制作方法很簡單:把菜葉煮到快熟時,取出冷卻,然后裝入壇子或木桶里,密封好放在陰涼處,一星期左右就成了。制作面湯時首先加酸菜,其次加本地陰干的臘肉或新鮮牦牛肉,再加進土豆,面塊和鹽、蔥等煮熟,香噴噴的酸菜面塊便做出來了。到藏胞家做客,主人一般都會請你吃酸菜面塊。
玉米攪團
玉米攪團:玉米攪團是汶川人最會做且味道也做得最香口的一款地方特色小食。將清水在鍋內燒開后,逐量撒入磨細的當年新鮮金黃玉米面粉,加粉的同時邊用粗竹筷攪拌,此時灶中火要猛,攪成糊狀后蒙蓋一層新鮮潔凈的當地芭蕉葉,再蓋蓋文火蒸20來分鐘,用大碗盛起即可食用。攪團關鍵是一邊往開水里灑玉米面,一面用竹筷順著一個方向攪,蒸熟之后盛出來放涼,一般和些酸油菜湯就著吃。金黃的玉米糊放到碧綠的酸油菜湯里浸泡,透著芭蕉葉清香, 麻辣酸香,味道適口,老少皆宜。
汶川旅游住宿:
汶川縣隨著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汶川縣的旅游接待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賓館主要分布于汶川縣城、水磨古鎮景區和三江景區,價格實惠。全縣擁有各類賓館和農家樂100多家,可提供床位11000張。三星級賓館1家,三星級以下小酒店星羅棋布;五星級農家樂2家、四星級農家樂4家。
潘達爾森林大酒店
長途車站對面的順江旅館比較便宜,單間20元/間,雙人間10元/人,有電視。沒有電視的雙人間10元/間,三人間15元/間。另外還有吉興旅館、運通賓館的價格都比較便宜,林業賓館是經營時間較長的賓館,價格也不貴。
新國旅大酒店
新國旅大酒店,座落在具有悠久古羌文化的禹王之鄉、秀美壯麗的滔滔岷江河畔,位于阿壩州汶川縣威州鎮(汶川縣縣城所在地),是從九環線西線前往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及川西北黃河大草原的必經之地。
汶川旅游交通:
汶川縣是通往阿壩州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213線貫穿整個汶川縣,是前往九寨、黃龍、大草原等地的必經之路,陸路交通很便利。城區距都江堰市77公里,距省會成都市130多公里。正在建設的都汶高速公路已經完成都江堰至映秀段,映秀至汶川縣城段預計將在2011年年底建成通車。
汶川公路客運也很發達,往來省內外各地都很方便。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和都江堰市客運站每天都有發往汶川的班車,前往阿壩州各地的班車也都會途徑汶川。
三江景區
三江距成都95公里,距都江堰48公里,都江堰每天都有到三江的班車。即將建設的三江至崇州的旅游環線將會處境旅游交通的便利。
水磨古鎮
水磨距汶川縣城82公里,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都江堰約30公里,離震中映秀不足10公里,距成都約70公里處于成都1.5小時經濟圈內;將來青水公路(青城山至水磨)開通后,只需十幾分鐘便可抵達都江堰。
建議行程
東南環線:成都—映秀—水磨—三江—都江堰—成都
九環線:成都—映秀—大禹文化旅游區—中國羌城威州—茂縣—松潘—九寨溝—綿陽—成都
內環線:成都—映秀—大禹文化旅游區—中國羌城威州—茂縣—黑水—若爾蓋—紅原—理縣—汶川—成都
西環線:成都—汶川—理縣—紅原—阿壩—壤塘—金川—丹巴—小金—馬爾康—理縣—汶川—成都
汶川兩日游參考行程
D1
一早抵達汶川縣城后,先去參觀汶川博物館,館內展示了援建成果,還有“5·12”大地震后一些單親母親的羌繡作品。下午參觀西羌文化街。西羌文化街今年“五一”剛開市,一間間獨具特色的飾品店、羌繡制品店、羌族服裝店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成為八方游客觀光、購物的好去處。之后前往綿虒鎮三關廟櫻桃園,體驗采摘樂趣。夜宿映秀鎮水磨鄉古街。古街客棧每晚100元。
D2
上午不妨將水磨古街仔細走訪一遍。古街疑似云南麗江,中國結、燈籠、牌坊、古樸的商鋪串連起街道兩邊的木質小樓,所不同的是,這里的房屋極具羌族建筑特色。古香古色的街道里,古街人家做著各式小生意,有服裝店、茶館、咖啡館、理發店等。
這里曾是有著“小江南”之稱的山水桃源地,“5·12”大地震使得千年古街家園不在,一批歷史遺址幾乎“灰飛煙滅”。經過兩年的大規模重建,這座羌族古鎮已經“復活”,并新生為一個既有歷史底蘊、文化魅力,又有舒適生活環境的美麗家園。
下午前往映秀,感受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漩口中學遺址、天崩石、牛圈溝震源點等都給人帶來視覺震撼。
娛樂玩耍:
震后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游總攻略
汶川縣是羌民族的聚居地,這里神秘的宗教儀式、優美的羌族歌舞,充分展示了羌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在汶川供游客選擇的娛樂項目非常豐富,汶川縣城和旅游景區都有KTV、酒吧、茶樓,在三江景區晚上還會有藏羌歌舞晚會。在羌族特定的節慶里,還可以融入其中,其樂無邊。
水磨羌城傳統工藝區展示傳統民間工藝,如織布、造紙、羌繡、十字繡、水車坊豆腐制作等。
休閑娛樂區設置有茶樓茶舍、酒水吧、咖啡廳、KTV、電玩、會所(SPA、浴足、保健等)、養生館等。如:禪之韻咖啡屋、兄弟茶莊、水木年華酒吧、爾瑪屋酒吧等。
篝火晚會
文化觀賞區:川劇表演、歌舞表演、皮影戲、藏羌民族藝術表演、傳統民間工藝展示等。
多種娛樂參與項目充分與游客進行“親密接觸”,使游客獲得最深入、最廣泛、最豐富的體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