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網
紀念館旁體驗農耕
翠亨村
翠亨,這座珠江口伶仃洋旁、五桂山下的小村莊,孕育了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學貫中西,在建筑上也很有才華。
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孫中山本人于1892年親自設計和主持修建的,這座中西合璧、門口有古羅馬拱形門廊的西式建筑物,別具僑鄉風情。最奇特的是,它是坐東向西,顛覆了中國幾千年來坐北向南的建筑格局,或許正是有了這種反叛精神,才有推翻統治幾千年封建帝制的膽識。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正門上一副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1892年至1895年間,孫中山經常居住于此。走進村中,當年孫中山試驗炸藥的“瑞接長庚”閘門依然還在,孫中山少年耕種過的龍田依然稻谷飄香……而距離翠亨村不遠的左步村,是孫氏祠堂的所在地。在此依然能看到泛黃的孫中山先生的老照片。
近年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農耕體驗之旅”漸成為中山的新時尚。每年春耕、夏收、夏種和秋收時節,大家都喜歡聚集在這里插秧、割稻,體驗孫中山童年時代的農耕生活。
這里的翠亨農耕展示區占地約60畝,設作物區、水稻種植區、禽畜飼養區、桑基魚塘區、現代農業展示區、觀眾實踐區、翠亨水稻種植農具展覽等多個區域。 在農業展示區,大家可以認識一百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和水稻的春耕秋收。最特別的是村委一塊叫“龍田”的耕地,其中兩畝六分曾由孫中山的父輩租耕。童年的孫中山也曾在此參加農業勞動。童年勞動的艱辛,觸發孫中山后來探索“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這里還能認識200多件翠亨村水稻種植農具, 如犁、灌溉水車、石磨等;可以接近多種禽畜并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了解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農業生態--桑基魚塘和種桑養蠶的用具。 故居北面的中山紀念中學,前身是“私立總理故鄉紀念中學校”,由孫中山先生長子孫科創立,建筑群厚重古樸。如果說這是一座學府,倒不如說是一座花園,濃郁的書卷味與幽靜的環境會讓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