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約11萬游客涌向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事后廣場上卻遺留了近5噸垃圾,國人出游素質再次引發熱議。新旅游法首次將文明出游義務列入,但有業內人士直言,旅游法只規定了義務卻缺乏懲罰性要求。
資深旅游策劃人勞毅波直言,此事直接暴露了部分游客不注意出游素質的問題。廣東省旅行社行業協會秘書長鄭文麗也直言,愛國熱情固然令人感動,但大部分旅游者在“小我”上并沒有做好,“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開放出境游的時候就開始強調要文明出游,這么多年來還是經常有各種不文明出游事件出現,很多旅游者出游過程中并不自律。”
在剛剛實施的新旅游法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文明旅游,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然而在勞毅波看來,雖然新法規定了文明出游的義務,但卻缺乏具體的懲罰性規定。“新法實際上更像是半部旅行社行業法,大部分的條款都是在規定旅行社的行為,當然這是針對我國目前大部分旅游者都是通過旅行社報團出游的現狀而制定的。不過,隨著市場的發展,旅行社產品在旅游市場的占有額已經在逐日下降,自由行旅客越來越多,而這部分人的出游素質,單靠一部旅游法實際很難約束,還是要靠自律,每個人都應該先從自身做起。”
專家支招
如何防止景區“垃圾成山”?
1設類安檢措施勞毅波直言,想要杜絕景區垃圾成山,景區或可考慮在入口處就設置類似機場一樣的安檢措施。“比如天安門廣場可以規定,進來看升旗的游客不能攜帶報紙、飲料等東西,在垃圾產生的源頭就杜絕垃圾的出現。當然這可能會產生一個成本問題。”2自備垃圾袋
市民楊小姐曾經去過多個地方旅游,剛剛在國慶去臺灣玩的她就直言,臺灣多個旅游景區的垃圾桶設置也比較少,但是游客均會自備垃圾袋,將自己產生的垃圾全部帶走。“臺灣的商家也會在看到你手上拿著垃圾的時候主動問你,需不需要放置在店里的垃圾桶里。”對此鄭文麗也表示贊同,她表示,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街道上很少出現垃圾桶,但是市民出門都會自覺帶上一個備用的垃圾袋,“自律性很重要。”
3出臺懲罰細則
鄭文麗指出,在加強宣傳的同時,應該配套出臺一個較為嚴格的懲罰措施,方能起到震懾作用。“現在對旅游者不文明行為的懲罰處理都太輕了,這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縱容’的錯覺。你看新加坡有鞭刑的存在,很多人還是有一定的害怕,所以大家會特別警覺,不敢做出違法的事情。我國目前的法律缺乏的就是一種震懾作用。”4教育從小做起
文明出游的宣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應該是一種長期的滲透,鄭文麗就表示,素質的養成應該從小就做起,“與其在幼兒園、小學教小朋友們一些大而空的理念,還不如幫助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的習慣,不大聲喧嘩、不插隊等,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出游的素質自然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