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旅交會十年謀轉型 從"賣展位"到"賣產品"
◆濟南舉辦國際旅交會已10個年頭,本屆實現“展賣結合”,并著重突出“交易”特點
◆本屆旅交會處于“十一”之后《旅游法》實施、市場環境凈化、行業大洗牌的關鍵時期,各大旅行社、景區等鉚足了勁兒招攬人氣
◆互動、體驗、宣傳,創意空間仍然很大
8月30日,“2013中國·山東國際旅游交易會”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二樓東廳濟南旅行社特賣會展區,記者遇見了濟南市民楊阿姨,她正在給好友打電話聯系:“我相中了一款嘉華國旅的臺灣游產品,9月底出發,現場報名只要3900多元,你來不?”
楊阿姨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她從報紙上的旅游專刊得知本次旅交會的消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來到會場,沒想到還真有合適的產品,價格同平時相比又便宜了一兩千元,索性當場就訂下來了。
“中國·山東國際旅游交易會”是從濟南市的傳統展會項目濟南國際旅交會上發展而來,迄今為止已舉辦了十屆,每年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機構、企業代表參展,一直以來被業內看作是山東省內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國際性最強的旅游專業展會品牌。本屆旅交會帶來一些新氣象,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最大亮點是突破傳統旅游展會模式,“展賣結合”,并著重突出“交易”特點。記者在現場看到,省內幾大頂尖旅游企業帶頭推出了一大批特色、特價產品,限時抽獎、代言人簽名、有獎問答、超低價拍賣等活動烘托得現場氣氛熱鬧非凡,憨態可掬的人形吉祥物擺出各種搞怪的姿勢,直惹得想要上前合照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降的是價格,升的是品質”,作為參展商之一的嘉華旅游設立了180平方米的特形展位,攜手建設銀行、周大福珠寶、海南航空、中泉漂流景區、阿爾卡迪亞溫泉等商家試圖打造一場特惠盛宴。董事長張明剛剛完成了一場簽名銷售活動,記者上前說明了采訪請求,他便帶著記者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一處稍顯安靜的角落:“各展位之間的隔音效果還得再好點,說話都聽不見了。”聽上去是抱怨,記者卻從張明的表情里看到了驚喜。
張明向記者說起前些年濟南旅交會的情景:前幾天是同行交流,最后一天才向公眾開放。說是向公眾開放,其實也就來了一些得閑四處轉悠的中老年人,不久收垃圾的也進來了,把印制精美的宣傳冊一收,展會也就算是到此為止了。
他曾參加過臺北旅展,總想著什么時候家鄉也能出現那種成交額上億元的展會,從今年的情況看,這個夢想不遠了。
張明說,展會開始前嘉華通過微博、微信、電話等各種形式通知會員和關注嘉華的客戶,活動組織方相比往年也加大了宣傳力度,僅30日一上午,嘉華的銷售額將近20萬元。“我們的目標是三天500萬元,好戲還在后面呢!”看上去他信心滿滿。
記者了解到,“只展不銷”一直以來是不少“中國式”旅游交易會的“特色”:一個3m×3m的標準展位2000元,參展商沒有太多選擇空間,規模、氣氛出不來;宣傳也不到位,很多老百姓不清楚旅交會跟自己有什么關系。2000元成了純投入,考慮到這一點,不少旅行社越來越不感興趣。直到2011年,在青島承辦的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上,有旅行社現場擺售特價線路,旅交會恢復本來面目,交易雙方唱主角的情況這才初露端倪。本次旅交會,特裝展位占總展位數的比例已達到65%左右,除了旅游產品特賣,展會還舉辦了旅游風情演出、旅游推介會、主題講座、旅行商踩線等一系列豐富的活動。為了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旅交會現場銷售的活動中,組委會專門設置“銷售創新獎”,對業績突出的代表團和旅游企業給予獎勵。山東旅行社主營出入境旅游業務,上午開場不到兩個小時,獨家經營的沖繩海島產品就有7人簽約。看到這樣的成績,總經理王玉才很高興,不過對照起倫敦等國外旅交會,他覺得仍有改進空間。
“互動內容還可以更有創意,旅游是一種體驗,很多體驗產品都可以搬進現場。我曾見過韓國人、日本人現場制作泡菜、壽司讓客人品嘗,也見過中東國家用阿拉伯語為來客書寫姓名作為小禮品,這些方式我們也可以嘗試。另外,既然是山東國際旅交會,不妨邀請濟南之外更多城市的旅行商參與進來。”王玉才指出,宣傳方面也可以更有重點,交易會的這種變化,需要及時傳遞給老百姓。
多家旅行社負責人向記者表示,9月是暑期之后的旅游小淡季,老年人、婚慶旅游者、錯峰出游人群預計將成為成交量增長的最大推手。另外,考慮到本屆旅交會處于“十一”之后《旅游法》實施、市場環境凈化、行業大洗牌的關鍵時期,各大旅行社、景區等更是鉚足了勁兒招攬人氣,試圖為節后回歸以“產品”、“服務”為本質的競爭打下良好基礎。(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