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追問:鳳凰古城“錯在一開始沒收費”?
鳳凰古城收“進城費”事件引起商戶和游客不滿,發起收費的景區經營方也成了游客和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對此,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表示,收費其實不是他的公司發起的,并表示“錯就錯在一開始沒有收費”。(4月16日《廣州日報》)
收費風波“錯在一開始沒有收費”?此論一出,立即招來網友的一片罵聲。從表面上看,全國大多數景區都在收取門票,而鳳凰古城恢復收費自然無可厚非,更何況,鳳凰古城只是將原本收費的景點進行整合,以收取套票的方式經營。再者,鳳凰古城要開發和發展,的確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門票就是一個重要來源。
然而,這種分析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悖謬。因為,即便一開始鳳凰古城收取“進城費”,這也是一種經營管理的錯位,鳳凰古城是歷史文化遺產,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對其開發利用應具備一定的公益性,以“占山為王”的做法對其收取“進城費”,無異于剝奪公眾共享歷史文化遺產的權利。
歷史文化遺產固然需要一定的維護成本,但這顯然不是可以收“進城費”的理由。如何滿足維護成本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依靠公共財政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開發與旅游相關的產品,帶動景區和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比如餐飲業、娛樂業、文化業等等,從中獲得稅收、租金等等收入,進而滿足維護成本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依靠門票經濟這種低端發展模式,無助于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人們爭相稱贊的“西湖免費模式”,顯然已經成了當下國內景區發展的樣板,更成了游客們對旅游景點發展的期許,因為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收獲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而反觀鳳凰古城的收費,無疑是在背道而馳。
遺憾的是,面對民意的反對和質疑,相關方面不是積極采納民意,反而埋怨游客“過慣了免費的好日子”,抱憾于“一開始沒收費”,這種認識的錯位,歸根結底都是“利益惹的禍”——為了那可觀的門票收入,卻罔顧游客的感受、當地商家的利益,景區豈能獨善其身? (禹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