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維修 多少謎團待解
2018-09-06 10: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打印本頁 關閉
故宮養心殿正式開工維修 首次發現彩繪寶匣
養心殿維修 多少謎團待解
隨著彩繪寶匣被小心翼翼地從養心殿屋脊取下,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宣告正式開工。自此,在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及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筑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后,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筑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據悉,本次修繕范圍占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540平方米。根據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筑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
養心殿維修 為何是小事也是大事?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表示,養心殿維修保護工程,在故宮古建筑維修保護歷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僅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就有午門—雁翅樓、太和殿、慈寧宮等大體量故宮古建筑維修保護工程竣工。相比較來說,養心殿古建筑規模和體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養心殿維修保護在故宮古建筑維修保護歷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僅在于養心殿在歷史上地位特殊,知名度高、影響深遠,還在于此次養心殿維修保護被確定為“研究性保護項目”,這在故宮古建筑維修保護歷史上是第一次。
首次發現的彩繪寶匣里面到底裝的什么寶物?
屋脊合龍前埋放進建筑內部的寶匣,是故宮建筑的特色之一,起到鎮宅的作用。故宮專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前每一次對宮內的大殿維修都能取到寶匣,但多以素面的銅匣為主。此次取下的寶匣,是故宮首次發現的有彩繪龍紋的寶匣。
寶匣中會有些什么總是引發大家的好奇心。據介紹,之前的寶匣中多藏有經咒、寶石、錢幣等,而這只寶匣因為有特殊的封口,現場不可以打開。接下來會先送至文物醫院拍照建檔,再按照相應的程序呈現匣中的神秘寶物。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5個目標?
單霽翔院長表示,養心殿大修的目標是既要減少對古建筑不必要的擾動,又要保持該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狀態;既要滿足對外開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筑的歷史性、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故宮博物院力求通過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嘗試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古建筑維修保護工程管理與技藝傳承之路,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據透露,到2020年,“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完成之時,要達到5個目標:一是恢復并延續養心殿區域的健康狀態,改善文物保存環境與觀眾參觀質量;二是探索研究性保護修復的方法與策略;三是探索多學科合作修復的途徑;四是聯合建立官式古建筑傳統工藝材料基地;五是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
自“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以來,養心殿與大家暌違兩年有余。但這兩年來,養心殿和養心殿文化并沒有與世隔絕。相反,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養心殿會與公眾走得越來越近。“我們相信,到2020年項目完成之時,當養心殿再次打開大門,一定會神采奕奕地繼續為我們講述它的故事。”
養心殿為何時隔兩年后才正式開工修繕?
一項古建筑維修保護工程啟動后,兩年后才正式舉行開工儀式,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在此期間,針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開展了哪些工作,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社會各界十分關注。
自2015年年底開始,故宮博物院陸續對養心殿做了科學全面的記錄、文物撤陳、文物保護修復、古建筑勘察測繪及工匠培訓選拔等,并專設了33個課題,分別對養心殿的文化、藏品和建筑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為了彌補觀眾在養心殿修繕保護期間無法領略其風采的遺憾,故宮博物院積極與首都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合作,持續舉辦了“走進養心殿”系列文物特展,將“養心殿”送到大江南北,送到了心系養心殿的觀眾身邊。故宮博物院還利用AI、VR等多種數字技術,推出“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讓觀眾在身臨其境中多角度欣賞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此外,還通過影像記錄,將養心殿研究性保護的過程制作了《故宮新事》紀錄片,讓觀眾隨時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如何實施?
歷經兩年的準備,故宮歷史上首次“研究性保護”項目如何實施?單霽翔院長解釋,具體來說,修繕過程中,將對養心殿各類古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影壁、墻、門、院落地面與排水系統)的空間特征、材料、結構、構造、歷史文獻、營造技藝進行完整記錄、系統研究和科學修復;將通過專業的古建筑修繕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使修繕工作科學、合理、有序地進行;利用多學科研究方法,科學真實地揭示古建筑歷史信息,并嚴格以歷史信息為修繕依據,對建筑進行病害去除和結構加固;建立優秀工匠檔案,彌補古建筑修繕、管理人才的缺失和傳承斷檔問題;利用古老技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增強古建筑的預防性保護;對修繕過程進行全方位、科學的記錄,為后續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護工作提供真實、詳細的歷史資料。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巖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養心殿歷史沿革
養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六月。萬歷二十二年曾修葺養心殿(文秉《定陵注略》)。
清初沿用明代養心殿,順治朝曾作為皇帝的寢宮之一。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皇帝因患天花崩于養心殿。康熙朝以后,養心殿的功能有了變化,康熙初年于此設養心殿造辦處,康熙三十年造辦處始遷往慈寧宮南面的茶飯房,康熙四十七年全部遷出。除此之外,據《康熙時期的養心殿》一文,養心殿還曾作為皇帝日常學習、接見臣工的場所,御膳房曾設于此處。康熙五十六年曾對養心殿進行修繕。自雍正元年,養心殿成為皇帝的寢宮和日常理政的中心。養心殿更取代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清代宮廷政治活動的中心,見證了清代歷次內政外交、帝王崩逝、權力易主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是清朝滿漢合一的政治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