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開拓中國人組團游南極大市場
2018-01-25 14: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打印本頁 關閉
2017年12月,中國首架商用飛機降落南極大陸,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的新紀錄。
每一次“中國驕傲”的背后,都承載著各領域專業人士不懈地堅持和努力。此次商用飛機由海航集團旗下公務機企業——金鹿公務航空公司(以下簡稱金鹿公務)執飛,從香港出發,歷經15小時飛抵南非開普敦補給,再經過5.5小時降落在南極大陸的狼牙機場。
關注市場動態
供給端持續發力
當前,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外拓,南極已經成為亟待開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在不具備南極游船與空中航線等運營資質的前提下,去往南極的游客數量已位居全球前三,市場空間與前景巨大。隨著中國首架商用飛機南極飛行的圓滿完成,中國人自己組團游南極的時代即將開啟。
為了此次南極飛行,金鹿公務工程部、運服部、飛行部與地面保障團隊籌備時間長達一年,飛行員團隊作風嚴謹、技術精湛,迄今安全飛行累計270391小時。
克服重重困難
技術端實力保障
中國首架商用飛機南極飛行從籌備階段伊始,問題不斷、困難重重。首先,需要取得南極機場的運行許可。金鹿公務一方面詢問澳大利亞、美國、挪威、俄羅斯等科考站位于南極的機場;另一方面自主聯系可同時接受商務科考團性質飛行的南極機場,綜合評估機場條件后最終選擇并取得了南極狼牙機場的運行許可。
其次,需要解決航線通信等問題。南極機場天氣條件極度惡劣,保障資源及維修能力相對有限,在此情況下,如果只依靠高頻通信,海事衛星通信質量難以保障。為解決此項難題,金鹿公務根據南極機場極地運行特點編寫了《南極運行評估報告》,為飛機配備一套手持銥星設備并開通了銥星服務,工作人員可通過兩臺形似“大哥大”的手持銥星電話與全球的手機和固話自由進行通信。此外,在設備匱乏的情況下,金鹿公務積極對接開普敦當地維修資源,安排灣流工程師前往開普敦待命,研究了多套除雪、拖飛機、慢車加油等執行方案,有效確保航程萬無一失。
南極大陸的特殊地面條件讓機場擁有了不同于常規的水泥、瀝青道面的藍冰跑道。為填補藍冰跑道起降性能數據的空白,金鹿公務協同灣流廠家重新計算并針對性發布了藍冰跑道數據。同時,針對南極最后航程的5小時不具備航路備降場,金鹿公務制作了航線應急處置預案,通過上百次測算,選定了單發飄降和座艙釋壓決斷點方案,確保緊急情況下飛機能夠安全著陸。
反復積累經驗
保證完美飛行
一次完美的南極載客飛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和多次經驗的積累。
2016年8月,金鹿公務嚴格按照極地運行涉及的延程運行、宇宙輻射監控、應急救援、通信導航、系統可靠性等要求,組織并執行了北極飛越驗證飛行。2017年12月6日和10日,在南極載客飛行之前,金鹿公務使用自有飛機開展了2次南極驗證飛行。這都為2017年12月16日的南極載客飛行積累了運行經驗。
此外,為了保障首次南極降落順利完成,航前準備階段,金鹿公務對飛行員進行了嚴格的模擬機訓練,并挑選了具有豐富極地飛行經驗的領航員陪同飛行;邀請氣象專家借助三種氣象模型對南極區域的天氣進行了準確分析。
20多個小時的成功飛行和順利抵達,創造了中國人新的歷史、新的驕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作為一架來自中國的商用飛機,它承載了中國人民對旅游夢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表示,海航聚焦行業發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用更好的客戶服務和產品品質向世界遞出“中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