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楊新志,現年50歲。1984年畢業于河南省中牟農校植保專業,現任西平縣植保植檢站站長,高級農藝師。
80年代初期,農業技術專業人員匱乏,楊新志一上班,就帶領3名臨時工,組織8個村級測報人員開始了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這一干就是10年。這10年,他查清了西平縣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種類,摸清了主要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研究出了小麥病蟲草害系列化防治技術。
“不怕沒有錢,就怕沒有技術員。”這是西平縣譚店鄉大武莊村的一位農民向前來調研的農業部專家說的一句心里話。楊新志是農民的兒子,是從莊稼地里走出來的專家,他了解農民,知道農民需要什么。1994年以后,楊新志開始擔任西平縣農技站副站長、站長職務,挑起了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的“大梁”。他操持著舉辦農技推廣電視講座和“田間課堂”,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傳授農業技術,風里來、雨里去,犧牲了無數節假日。群眾說,哪里有需要,就能在哪里看到“楊掌柜”的身影。
針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病蟲害防治勞動力少的問題,他通過廣泛調研,指導成立了駐馬店市第一個農作物病蟲草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西平縣永豐植保專業合作社,開始了技術、物資相結合的植保技術服務。目前,該縣已成立20個村級植保服務組織。
西平縣引進和推廣優質強筋小麥鄭麥9023,“楊掌柜”的名字排在功勞薄的最前面。從2000年引進時的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80萬畝,背后有他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2004年5月,中國農科院盧良恕、劉更令、董玉堔、蓋均鎰四位院士及全國知名小麥專家一行68人,觀摩、考察了“楊掌柜”的鄭麥9023示范田,給出了這樣的評語:“優質小麥面積大、長勢好、純度高、集中連片,生產、加工、貿易一體化,使我們看到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美好前景。”
“楊掌柜”一直希望小麥、玉米連作區實現全程機械化,讓農民輕松種地、愉快收糧。他甚至已經規劃好了發展藍圖:引進大型施藥設備,把農用飛機應用到病蟲害防治中來,建立一套農田自動灌溉系統,建立糧食作物病蟲害網絡診斷、防治一站式服務平臺。他說,這不是夢想,這一天一定會很快到來。(記者 黃華 通訊員 田春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