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政從出臺到完善,總有一個過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即是如此。今年以來,河南省浚縣檢察院以預防調查為平臺,在該縣財政、衛生系統協助配合下,為新農合1.7億元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進行了“體檢”。“檢察院指導幫助我們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提升新農合管理水平和服務效果,群眾參合積極性和滿意度大幅度提升?!苯?該縣衛生局副局長、新農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燦萍如是說。
望聞問切“把脈問診”
今年年初,??h檢察院專項預防調查組走進該縣“新農合”,他們把中醫學里的“望聞問切”四診法運用到調查活動中,全面了解新農合運行情況。
“望”,在中醫里指觀氣色。專項預防調查活動開展之前,該院首先把觀察視角投放到對新農合性質、特點、運作方式和規律的宏觀把握上。他們參考借鑒其他地方的成熟做法和經驗,把發生在新農合醫療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加以統計,進行類案分析研究,找準了調查路徑,使得這項調查活動定位準確,抓問題切中要害。
在調查活動中,他們首先確定了“聞和問”的“三個對象”(即籌集和管理新農合資金的財政局和農合辦、定點醫療單位、參合人員)、三個環節(資金籌集環節、撥付環節、結報環節)。針對不同的環節確定不同的調研課題,如對資金籌集環節,證賬比對個人繳費與財政補助資金的劃撥情況;在結報環節,查詢醫患雙方診療過程、費用收支及定點醫療機構與新農合管理部門的職能對接、資金撥付使用的情況。他們還隨機抽取近百份病例檔案,聽取患者看病就醫的感受,詢問診療用藥情況。通過深入系統的調查,檢察人員基本“切”準了該縣新農合的“脈象”:上游資金管理推行了嚴格規范的專項資金封閉運行機制,撥付資金堅持收支兩條線,杜絕了資金截留、挪用現象。但鄉村醫療單位點多面廣,存在監管漏洞,致使虛報參合人員、違規住院、掛床治療、冒名頂替、藥品加價回扣等隱患成為可能。
檢察建議成“良藥妙方”
針對存在的問題,該院深入分析后發現,醫療信息知情面小、透明度低是違規違紀現象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產生的客觀原因。這些行為只要向群眾公開,就很容易露出馬腳。為此,該院首先提出了加快新農合信息平臺建設,推行新農合信息公開公示的建議,即參合人員、繳費情況、門診就醫的情況向所在村莊、社區公開,住院治療人員姓名、就診項目、費用、用藥及報銷等在定點醫療機構即時公開。
如今,連接財政、農合辦、鄉鎮以上衛生醫療機構的信息平臺已經投入試運行,實現了從參合籌資、診療項目、支出審核、補償結算到基金管理的信息化。農合辦對定點醫院醫療行為以及藥品使用、醫療費用等情況實施時時網上監控,并通過各醫療機構電子顯示屏即時公示。而社區村莊衛生所則設立了定期更新內容的新農合信息公示欄,實現了管理部門監督、社會監督和醫患雙方相互監督的多重監督體系。
針對群眾反映的不規范治療、不合理用藥問題,該院建議縣衛生局推行按病種付費的建議。該縣衛生局隨后成立了醫務專家組,建立了咨詢會診機制,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定期抽查,對特殊病患者治療用藥進行會診指導,有效遏制了小病大治、逐利用藥的現象。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睋煌耆y計,今年4月至9月,在新農合增大救治用藥范圍的情況下,僅住院輸液和使用抗生素一項,與去年相比就節約資金300多萬元;推行按病種付費以后,減少醫療費用120余萬元。
三級培訓“好管家”
由于新農合與以往醫療衛生管理體系差別大,點多面廣,頭緒繁雜,管理機制的健全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該院在幫助建章立制的同時,努力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應對辦法,與該縣衛生局聯合推出了三級培訓計劃:一是對監管人員進行業務知識、法律、法規及政策培訓。重點對衛生系統監管人員舉辦預防職務犯罪法律知識講座和業務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重點是轉變管理理念,探索藥物零差價、醫療公益化前提下的“績效管理”方法,保護一線醫務人員的服務熱情。三是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針對有的醫療“專家”是“法盲”的現狀,開展巡回法律知識講座;針對醫德缺失現象,舉辦“醫德講堂”,有效強化了醫務人員的社會責任感。
“在檢察院的幫助下,我們強化以德治院理念,改變了過去以業務收入論績效的管理模式。隨著醫護人員法制觀念和職業責任感的提高,他們的逐利沖動明顯減弱。新農合的公益服務屬性,直接帶來了醫務人員工作量增加而待遇相對降低,但我們醫院沒有發現亂治療、亂開藥、要紅包、收回扣現象?!笨?h政協副主席、縣人民醫院院長牛青萍為正在同步進行的三級培訓的效果作了這樣的詮釋???h新農合工作的成效也得到了社會認可,被衛生部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