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廢木屑,這些曾經的“廢棄物”,在平輿縣西洋店鎮馬樓村農民史建軍手里,通過技術綜合利用變成了寶貝。11月19日,記者帶著好奇采訪了他。
史建軍一直以來是做板材加工生意的,隨著加工規模的擴大,在板材加工過程中刨去的樹皮等“下腳料”也越來越多,不但擠壓了生產空間,且都是易燃物,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史建軍得知將樹皮、木屑與玉米秸稈混合可以制成生物質燃料。因為含碳量高,價格比單單用秸稈制成的燃料要高很多。得知這個消息后,史建軍立即著手開始考察學習、購置設備、聯系銷路。經過一番籌備,去年10月份史建軍的第一批生物質燃料“出爐”了。經過試用,一家生物質燃料發電廠當年就和他簽下200噸的合同,今年直接把合同提高到了1000噸。
“今年生物質燃料的市場價是每噸270元,扣除人工、運輸費,每噸可凈收入150元,這1000噸就是十幾萬啊。”史建軍笑呵呵地說。(記者黃華通訊員嚴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