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房東,請把房租打到這個卡上。”“您的銀行卡出現異常,請及時轉移資金”……一條條垃圾短信在不法分子私設的“偽基站”處理下,一小時之內就能發送給5萬名手機用戶。
記者調查發現,一種被稱作“偽基站”的設備竟能強行壓制運營商信號,仿冒任意號碼向其信號范圍內的手機海量發送短信,已成為不法分子發送詐騙、推銷等垃圾短信的新手段,目前在全國各地呈蔓延之勢。
近日,重慶市江北區的季先生發現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每天還會收到不少辦假證、賣發票的垃圾短信。其中一條短信的內容為“您的銀行卡出現異常,請及時轉移資金,賬號xxx”,顯示的號碼竟是中國工商銀行的客服電話“95588”,季先生咨詢銀行得知這是詐騙。
中國移動技術人員核查發現,此條短信并未通過運營商的網絡,而是由不法分子用一種被稱作“偽基站”的設備發送的。
什么是“偽基站”?中國移動重慶公司技術工程師樊慶燦介紹,“偽基站”就是不法分子自設的基站,由主機和筆記本電腦組成。由于“偽基站”在一定區域內的信號比運營商提供的信號強,因此能強行壓制運營商的信號,誘使一定區域內的手機優先選擇該設備發出的信號,同時仿冒任意號碼向用戶發送垃圾短信,每小時發送量可達5萬條。
實際上,季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網絡部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市主城區500多萬移動用戶中,已有200多萬人次曾受到“偽基站”的影響,有的用戶甚至一天收到幾十條“偽基站”發送的垃圾短信。
近幾個月來,重慶市通信管理局聯合中國移動、公安等單位對“偽基站”信號展開跟蹤排查,目前已查處19起“偽基站”干擾公共通信案件,所查處的“偽基站”多潛伏于人口密集的鬧市區,通過大量發送詐騙信息和商業廣告牟利,部分“偽基站”的垃圾短信發送量接近百萬條。
與此同時,“偽基站”已于近期在全國各地普遍出現,成為不法分子發送詐騙、推銷等垃圾短信的新手段。北京、湖南、山東等地已查處多起此類案件,但“偽基站”卻屢打不絕,并向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迅速蔓延。
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網絡優化中心副總經理郭靈說,“偽基站”可仿冒任意號碼,并壓制運營商信號,發送內容無法監控,危害國家通訊秩序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旦不法分子以國家權威部門的名義發送虛假信息,造成的社會危害更是難以估量。
記者調查發現,在利益驅使下,一條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的黑色產業鏈已經形成。在部分電子商務網站和QQ群,有不少賣家在公開銷售“偽基站”,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多名賣家透露,設備多是由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的地下工廠生產,再通過網絡經銷商銷往全國各地。
“低成本、高收益是偽基站猖獗的重要原因。”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偽基站”能在網上輕易買到,價格最高只有幾萬元,而且只要會用電腦的人就可以操作。
與低成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法分子的高收益。“偽基站”短信發送數量巨大,發送商業廣告的傭金至少
每天幾千元,如果用于詐騙等犯罪活動,不法分子的收益更是驚人。例如今年8月,湖南婁底警方打掉一個詐騙犯罪團伙,該團伙購置4臺“偽基站”,每天發送詐騙短信40余萬條,3個月騙取現金100余萬元。
有關部門打擊之下,“偽基站”依然勢頭猖獗,其打擊難點何在?
“現行法律法規對此類行為的處罰明顯過輕。”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說,1993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至今未修改,對“干擾無線電業務”行為的處罰僅為“警告、查封或沒收設備、沒收非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可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或吊銷電臺執照”。
此外,“偽基站”的智能化和隱蔽性極強。普通短信群發設備都要使用公共電信網絡,發現和處理都相對容易,而“偽基站”直接壓制運營商的信號,不使用公共電信網絡,面對海量發送的垃圾短信,監管部門和運營商都無能為力。
通信管理部門和專家建議,“偽基站”黑色產業鏈各環節涉及的監管部門應形成科學高效的聯動機制,合力對其嚴厲打擊,并及時完善法律法規,提高不法分子違法成本。
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偽基站”使用者的打擊較多,對其生產、銷售環節打擊力度則相對薄弱。“公安部門、無線電管理部門、通信管理部門、質檢、工商都應參與到打擊‘偽基站’的行動中來,由有關部門牽頭,形成科學高效的聯動機制,對產業鏈各環節同時進行嚴厲
打擊,并保持打擊力度的持續性。”
王安白建議,需盡快完善無線電管理條例,加大懲罰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同時,從刑法的角度而言,立法機關也當進一步明確此類行為的入刑標準和具體罪名,以明確的打擊標準震懾違法犯罪。
“廣大用戶也應該提高警惕,如果在一些區域中收到大量垃圾短信或出現手機無法正常通信等情況,應及時向運營商或通信管理部門反映,讓‘偽基站’無處遁形。”郭靈說。本報綜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