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強
百度搜索近日發布最受關注資格證書排行榜。建造師、會計、司法考試是最熱門的三類資格/職稱考試。今年31歲的何超(化名)堪稱一個屌絲逆襲的典范。靠的是5年時間一口氣拿下的三個建筑行業職業證書,其中單靠巖土工程師證書就在3年內獲得了50萬元的收入(荊楚網)。
證書掛靠獲取收益,其實是資質尋租惹的禍。證書掛靠可以為公司提供競標資質,公司檔次提高,競標能力也就隨之加強,如此一來,公司可以獲得高額利潤。而對于考證族來說,“一次投入終身受益”,公司與持證者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證書掛靠最終損害的是公共利益。因為社會普遍接受質量體系認證觀念,都愿意將工程項目交予標書中技術水平更高、管理質量更強的企業。然而,面對這種證書掛靠的公司,往往是“一流投標、二流施工、三流管理”。為了取得項目而改頭換面,弄虛作假,必將引發工程問題方面的安全隱患,而如此惡果,最終只能是末端的消費群體老百姓來買單。
事實上,無論相關證書注冊管理辦法還是建筑法、招投標法,都嚴格規定掛靠是嚴格禁止的行為。此外,現在工程都是終身負責制,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或事故,那些掛靠的注冊建造師將被追責,甚至入刑。
證書掛靠反映出我國當前專業人才不濟導致資質租借的現實,同時也反映出相關監管部門消極監管的慣性心理。完善現行的資格審查程序,深入了解投標企業的實際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摸清企業底細,才能真正有效防止投標企業弄虛作假、租借資質,證書掛靠才能真正被遏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