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昆
網紅如今已成了輿論場中的絕對高頻詞,有關網紅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刷新。但這其中也摻雜了一些不那么正面的“新聞”。最近的新聞是,18 日,深圳市公安局根據深圳市某直播平臺舉報線索,抓獲一名涉嫌在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物品(淫穢表演)網絡直播平臺女主播。
而這類現象已非個案。今年7月,文化部就公布了對一批網絡表演平臺的查處結果,其中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查處,16881名違規網絡表演者被處理。隨著網絡直播終端從PC端走向移動端,直播開始步入全民時代。直播平臺的快速發展引來洶涌的資本,各類直播平臺正成為投資“風口”。與此同時,網絡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權等問題也隨之凸顯,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作為互聯網新技術發展的一種“伴生物”,網紅并沒有原罪。但在看得見的“資本”的誘惑下,網紅直播平臺出現的參差不齊和魚目混珠現象還是值得警惕。一些色情、暴力、侵權等問題既是對法律的挑戰,也進一步損害了社會的倫理底線。特別是一些低俗的網紅直播,對于未成年人和主流社會道德價值觀,都是一種不可小視的侵蝕。長此以往,也將影響到“網紅經濟”和網絡直播健康發展的根基。因此,所有參與網絡直播的從業者,都應該有自覺抵制低俗直播的道德自覺,不能一味尋求走“捷徑”。
網絡直播的迅速躥紅也給網絡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一些低俗網絡直播抓住了當前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的空子,呈現出“野蠻生長”的不良態勢。而要規范網絡直播的有序發展,關鍵還是要建立有針對性和相適應的網絡直播監管體系,并輔之以有效的懲戒措施,讓低俗直播,不敢播,不能播。當然,有效的監管體系,也要做好責任的分配,如各網絡直播平臺應該扮演怎樣的前置性篩查者角色,又要對低俗網絡直播負有怎樣的責任,也都需要予以明晰的制度確認。只有各個相關責任主體明確分工、緊密合作,才能讓網絡直播的監管之網越扎越牢。
網絡直播不應該成為一場無序和吞噬法律與道德的狂歡。全社會都要形成自覺抵制低俗網絡直播的輿論環境,并建立“無底線,不網紅”,我們不需要低俗“網紅”的共識。(郝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