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暉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既為全球互聯網發展和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中國的思路和方案,也為我國自身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其中,有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經濟發展的主張不僅闡述了全球的共同使命,也清晰指出了我國在“十三五”期間的目標和任務。
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
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才能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并指出中國正在實施“寬帶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帶網絡將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打通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人用上互聯網。這一要求是互聯網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的應有之義,而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基礎。按照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估計,這也意味著到2020年要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以及數千萬農村家庭的寬帶升級,這是一個巨大和艱難的挑戰,也是光榮和重大的使命。不僅如此,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這意味著不僅要解決農村地區,也要解決不同區域間、不同群體間的寬帶接入問題;不僅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也要同步打通從接入到骨干、從國內到國際的高速信息通道;不僅要縮小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從覆蓋到質量的差距、也要縮小信息提供、信息利用和民眾信息能力的差距,全面縮小信息鴻溝,讓全體中國人民用上互聯網、用好互聯網。
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解決經濟發展問題,關鍵在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當前蓬勃興起的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內容。對我國而言,是要以“數字中國”為統領,以“互聯網+”行動為抓手,全面塑造和提升國家數字競爭力,將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管理等技術深度結合,將互聯網更全面、系統、深入地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將數據和信息資源作為生產力發展和創新的驅動要素,充分釋放和激發各個行業的創新活力,實現技術、產品、服務到商業模式的跨界融合創新,打造新的供給能力,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孕育新的產業形態,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和經濟增長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無疑,建設“數字中國”、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發展的主要任務,也是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進一步實施好“寬帶中國”戰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縮小信息鴻溝,則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信息化發展各項目標的必要前提。(作者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