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國際組織代表、著名企業高管、網絡精英、專家學者參加了“烏鎮峰會”。本次盛會上的一系列“中國聲音”,在與會的外國嘉賓中引發了熱烈回響。
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治理需要創新思維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的治理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網絡空間治理分論壇聚合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力量,分享網絡空間治理最佳實踐,共同探討如何創新思維方式,共建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共同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法迪·切哈德表示,互聯網是跨國的,是不分國界的,但它與現有的國際體系不會相互抵消,而是必須共存。我們有責任進行治理的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產品的創新,還要有新的思維方式來治理這個新的、精彩的空間。他說:“如果大家卷起袖子來,真正地實干一場,相信我們的數字世界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德國互聯網之父”維納·措恩認為要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就需要把大家聚集起來,有分歧的地方就討論,如果討論不出一個共識的話,也至少開了個頭,為接下來的溝通打基礎。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高級副總裁布魯斯·麥康納認為,互聯網信息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智慧成果,從安全和管理的角度上看,互聯網治理不是任何一個政府可以獨自完成的事情,各國之間需要加強合作,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部門,都可以進行交叉合作來應對恐怖主義,追查互聯網犯罪分子。
全球互聯網治理 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本次互聯網大會的主題就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全球互聯網治理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
互聯網之父、國際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羅伯特·卡恩說:“習主席在開幕式上提到的五點主張是一攬子的闡述,闡述了互聯網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共同的家園。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所有人共同承擔責任。”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高級副總裁麥康納認為,對整個地球和人類來說,互聯網是一種國際化共享的資源,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利益,并且是一個誕生合作和創新的孵化器,它的安全運作對于整個人類都意義非凡。所以,更需要所有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到全球互聯網治理中。
互聯互通,“數字絲路”推動各國共同受益
在實現互聯互通,推進“一帶一路”的進程中,互聯網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數字絲路”分論壇上,各國嘉賓分享和交流了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經驗和重要成果,深入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如何使各國共同受益,共享“一帶一路”的發展成果。
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說,互聯互通能給人帶來更多的機會,并且改善全球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數字鏈接方面,現在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的潛力會更大,會有指數級的增長。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人口,他們的潛力尚有待發掘。
談到“一帶一路”上的信息合作,阿拉伯國家聯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說,“一帶一路”是個世界性的項目,加強沿線國家信息合作,關鍵是將互聯網的工具性作用發揮到最大。
馬爾代夫財政部部長穆罕默德·阿什馬勒表示,馬爾代夫將借“數字絲路”的機會,推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發展和創新。每一個國家的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都不可能是全面的,這就需要我們互通有無。通過構建數字絲路,“絲路”沿線各國可以共同分享國際資源,不僅包括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也包括海洋資源等。
“互聯網+”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
“互聯網+”無疑是論壇討論中的關鍵詞,外國嘉賓們表示,互聯網在傳統經濟領域的深入創新,解構著人們對傳統行業的理解,不斷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約翰·霍夫曼表示,在“互聯網+”快速推進的今天,物聯網大規模部署正在逐漸轉變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應積極聯合更廣泛的企業和組織去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使生態系統內各垂直行業平臺更加規范化,同時力求簡化業務流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性能。
對下一代互聯網出現的新形式,“德國互聯網之父”維納·措恩預測,新的互聯網形式將首先出現在工業上,以制造業為主,就是現在大家說的工業4.0,有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薛筆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