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后又見“美容貸” 貸款還是詐騙?
新聞:暑假期間,對于學生們尤其是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們而言,他們的“假期清單”中“割雙眼皮”“隆鼻”“瘦臉”等已有不少。記者調查了解到,由于暑期學生整形熱,醫療美容手術量比平時增加了將近一倍,各類以美容為旗號的消費糾紛、詐騙案也大幅上升。美容咨詢十分鐘,貸款3.5萬元,反悔要扣1萬元違約金;拿身份證拍個照、簽個字,不僅免費做美容還能拿小費,最終卻發現倒欠6萬元信用卡債;網貸3萬元用于美容,到手僅有500元……(新聞來源:新華社)
點評:先有“校園貸”,如今又有“美容貸”,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的生活真是“步步驚心”。要避免更多學生被騙,監管部門需加強監管整治力度,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大學生們也應培育健康消費觀,加強金融知識學習以及對網貸平臺的辨別意識,不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媒體調查 近三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
新聞:開學在即,各大高校即將迎來又一批新鮮“血液”。上大學的成本除了學費,更多的就是生活費。近日,浙江一位媽媽每月給1200元生活費卻被女兒懟問“是否是親生”一事引發熱議。家長擔心生活費給多了孩子學壞,但錢給少了又怕苦了孩子。北青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大學生群體中隨機發放135份調查問卷,其中女生占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調查結果顯示,近三成在京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超過1600元。
點評:無論是在校園里還是進入社會,花錢都是個無底洞。大學生對于消費,應該量力而行,不宜過高,也不必過低。在保證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勤儉節約,學會理財,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