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對網上輿情作出“年度盤點”——
2014年,網上輿論形勢變化積極而深刻
從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到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從互聯網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14凈網行動有序展開……2014年網事多多。
這一年,網絡空間發生了哪些大事?輿論格局又呈現哪些新特點、新變化?12月25日,中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2014年度網上輿情形勢分析發布會。與會專家一致表示,2014年境內網上輿情發生明顯、積極而深刻的變化,總體向好。
中國開始進入互聯網“新常態”
該發布會上,由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14中國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國開始進入互聯網“新常態”。
這一年,中國從消費互聯網正加速邁向產業互聯網。各傳統行業,尤其是零售、金融、制造、醫療、教育等都在與互聯網加速融合,互聯網創業成為新亮點。
這一年,也是“中國互聯網外交元年”。11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成功召開,這是中國首次舉辦的世界互聯網領域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會議。12月,第七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在華盛頓舉行,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率領罕見規格的中國互聯網代表團訪美,掀起了網絡外交旋風。
這一年,正能量網絡生態正式形成。網友在微博上發起“待用快餐”活動,請環衛工人喝口熱茶、吃碗熱飯的呼聲絡繹不絕;“微笑挑戰”點名游戲躥紅微信朋友圈,“用微笑感恩身邊所有人”點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這一年,依法治國理念得到弘揚,網絡空間日漸清朗。“凈網2014”“劍網2014”“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治理”等10項專項行動的相繼開展,在國家層面完成互聯網層面的頂層設計后,互聯網管理部門的網絡治理思路逐漸明晰,分類統籌、分步管理的方法正在成型。
“兩個輿論場”共識度增強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6月發布的數據,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手機上網用戶比例首超傳統PC。
“互聯網全面進入移動互聯時代,而以微信、微博、(微)視頻、客戶端為代表的‘三微一端’移動輿論場成為中國網絡輿論新重心。”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未檸說。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指出,2014年,以黨報、國家電視臺、國家通訊社為代表的主流媒體輿論場和以互聯網“自媒體”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共識度增強。
在這樣的網絡輿論生態里,新媒體的輿論場屬性越來越具有理性和建設性。
去年9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上線,開通網絡舉報通道后,很快顯示出引領網上反腐輿情的引擎作用。從“網絡爆料—紀委介入”轉變為“紀委公布—輿論熱議”模式,無序的網絡反腐能量,已開始納入制度化、法治化、有序化的反腐軌道。
今年12月20日,西安醫護人員手術室自拍的一組照片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在主流媒體的報道后,輿情出現逆轉,當人們知道醫生沒吃沒喝七小時后才保住患者左腿,而拍照也得到了患者的同意之后,網絡民意更多從質疑批評轉為理性分析。
“官方與民間兩個輿論場,從今年的情況看,交集和共識度顯著增強。民間的輿論場從前些年比較極端化情緒的宣泄,變得更加理性平和,網上一些不負責任的謠言,也有了大幅度的減少,網絡輿論生態正在步入正軌?!弊HA新說。
傳播格局重構改變輿論生態
信息傳播格局正在重構?!皟炐鉇PP的迭代周期約為22天,微信公眾號爆炸性增長,H5等互動微作品快速擴散,2014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聯姻’速度更快、范圍更廣?!鼻迦A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
在他看來,日新月異的媒體演化大勢,掩映于網絡變幻之中。傳統媒體在融合發展中重塑再生,新媒體以破竹之勢在政務、經濟、媒體、社交領域掀起革命性的浪潮,改變著輿論生態,重塑著公共生活。
曾經,“沉默不語”是涉事者應對復雜網絡輿情的“辦法”,而上述提到的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近四成網絡輿論熱點得到涉事主體回應,相較2013年,涉事主體無回應的現象顯著減少,通過官方網站及微博等網絡形式回應的漲幅明顯。
曾經,更新少互動差是網友對一些政務賬號的吐槽。而現在,全國各級政務新媒體活躍度持續提升,內容更加趨向于多元化,風格更加親民,互動更加明顯,包括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APP在內的政務新媒體,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發布權威信息、加強政民互動、引導網絡輿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據騰訊微信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總數超過580萬,日均增長數1.5萬個。“隨著微信公眾賬號影響力的擴大,聚焦于垂直領域的私人化、平民化、廣泛化、自主化傳播的‘自媒體’正逐漸取代微博大V,并被賦予新的民間輿論場話語權?!崩钗礄幷f。 (光明網記者 張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