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向來訪者介紹自產的眾盈產品
白晶和合作社位于大鄧莊村的辦公場所
映象網駐馬店訊(記者 楊曉 通訊員 張紅)近日,記者來到確山縣雙河鎮大鄧莊村,尋訪“2016年省級示范家庭農場”榮譽稱號獲得者白晶。
白晶家庭農場
站在自己經營的麥地旁,看著地里綠油油的麥苗,津津樂道著自己的農耕經,三十六歲的青年白晶身上的那份自在和灑脫,相信只有對土地充滿感情、希翼和信心的人才能散發得出來。
走在從白晶農場通往合作社的村道上,看著兩側綠地間間或出現的土黃——一些農戶因只種一季而閑置的土地,白晶不住的惋惜。
白晶對土地的感情由來已久。還在白晶幼年時期,在駐馬店農校(當時在確山蘆莊)承包學校伙房的白晶父親就說服在同校當代課教師的白晶母親辭去職務,隨自己回到家鄉雙河鎮大鄧莊村,承包了村里的100多畝土地,開始了田間耕作。
大型農機具
“那時候不像現在,連簡單的農機具都沒有,都靠人拉牲口犁,后來才添置了一輛小手扶。”父母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的身影深深印在了白晶的記憶里。白晶從小便萌生了科學種田,讓父母不再勞累的想法。父親對種地有奔頭的篤信也堅定著白晶和父母一起經營那些土地、要把地種好的信念。1997年,懷著對土地的深厚感情,白晶報考了駐馬店農校。
駐馬店農校畢業后,白晶被分配到了鄉政府工作,可是不久,白晶就趕上了機構改革,成了下崗分流人員中的一員。白晶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外出務工、四處找門路,而是回到了那片土地上,踏踏實實地當起了農民。在那片土地上,除了種植農作物,白晶還種過果樹,在樹下養過長毛兔。缺技術,就不斷摸索,四處求教。他曾有過大年二十七、二十八頂著嚴寒在地里給果樹剪枝的經歷,還曾向河南科技大學的教授求教過長毛兔養殖技術。風里雨里,那片土地沒有讓他失望。但他并未小富即滿,躑躅不前,而是將目光拓得更寬。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增加,村里部分土地被摞荒,加上緊挨村子的原“五三”農場搬遷,空余出大片土地。白晶試著增加租賃面積,擴大規模發展糧食生產。由于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較低,種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天潤農機合作社的農機具
白晶經常關注國家農業政策、惠農舉措。看到國家鼓勵種植大戶成立家庭農場的相關新聞報道后,白晶很快趕到縣工商局,注冊了自己的家庭農場。
“我可不是沖著國家的惠農補貼去的。”白晶說,“我只是覺得地要種好,而且只有先把事情做得有模有樣,機會才會光顧你。”
白晶還舉了個例子:有一年,鄉里組織種糧大戶到信陽一生態板業企業考察秸稈處理項目。白晶和該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該企業免費為白晶提供9臺打捆機,白晶為其提供生產所需原材料秸稈。這項合作,不僅解決了幾個村的秸稈處理問題,還為企業和白晶帶來了經濟效益。后來,白晶又爭取到了補貼資金,加上自籌的資金,在鄧莊村建起了秸稈儲存棚。收集、收購來的秸稈不僅可以賣給板業企業制成門板,還可以賣給畜牧企業做成飼料。
規模集中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可以享受到價格優惠,降低生產成本。對作物統一種植、收獲、管理,又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成立一個經濟體,還可以和別的涉農企業在業務往來上更好對接。白晶又和附近的種植大戶一起,成立了種植合作社。
白晶認為,好產品才會帶來好效益。白晶和駐馬店一種子公司簽訂了合同。白晶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們在他們流轉、經營的土地里,嚴格按照小麥種子的繁育要求,嚴格選種,嚴控小麥的生長期,搞好田間管理,對純度嚴格把關,把麥子種成了小麥種子。小麥完熟后,按照合同,種子公司檢測合格,會按比當年小麥種子市場價高出20%的價格收購。
實現農業機械化作業,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使農業擺脫繁重的勞動,是白晶一直的心愿。同時,好產品也需要有農機作保障:小麥收了,一場大雨來了,沒有烘干機,收了就漚了。按種子繁育的小麥生長期還沒滿,周邊農戶們的地已經開始收割了,過路的收割機手割完農戶的莊稼就到外地割去了,等這邊生長期滿了,讓他們回來他們趕不回來,收割不及時就爛到地里了。所以還得有農機合作社。于是白晶又聯合農戶登記注冊了天潤農機合作社。
白晶經常和種糧大戶們聯系,探討種糧經驗,也刻意留意新、奇、特農機具展銷、蔬菜、農產品展銷的情況,通過各種渠道去學習經驗,溝通交流,結識了許多搞農業的朋友,也積累了不少農機經驗。
農機合作社里白晶和社員們自制的農機具
在白晶他們的農機合作社里,從種到收,收割機、旋耕機、播種機、花生收獲機械、噴藥機械……一應俱全。這些農機具有白晶和社員籌資再加上惠農補貼購買的,也有白晶自己制作的。農閑時節,這些農機具就停在農機合作社里,由專人維修、保養,農忙時節,農機手們就開著農機四處收獲,收益和合作社分成,但要確保能及時完成合作社種植作物的收獲任務。農機合作社還以優惠的價格幫助鄰里鄉親收獲農作物。白晶還結合實際,研究改良了小麥寬幅免耕播種機、花生先履膜后播種免拔苗等農機具,這些都降低了務農的勞動強度,調動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
如何讓土地的產出產生更高的效益,白晶也進行了摸索。將芝麻、大豆找企業代加工成香油、食用油,將玉米、黑豆、花生、小米制作成包裝精美的五谷雜糧,把大麥找人代加工成大麥茶……為更好地加工、銷售農副產品,白晶又和附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了合作聯合社,聯合社還注冊了“眾盈”商標,將加工后的農產品推向了市場。
改良維修維護車間
白晶還進軍了餐飲業,他和朋友經營的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縣城開辦了火鍋店,因選料精良,口味獨到,加上微信公眾號、團購APP等網絡新媒體的促銷推廣,火鍋店很快便有了市場,并在上蔡、明港等地開了多家加盟連鎖店。下一步白晶還要把火鍋店和他的“農”字號掛鉤,他的果蔬種植基地正在籌劃中。基地將集采摘、旅游、蔬菜種植為一體。基地產出的蔬菜將直接整理供應給火鍋店,“保證純綠色、無污染!”白晶說。
白晶認為,把農業做成企業能把農業做得更好,創辦農業企業,能跟別的企業更好的對接。于是2016年12月,白晶又注冊成立了河南千畝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完善了規章制度和財務、購銷等部門,打算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走農業生產產、供、銷循環發展之路。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政府農業有關部門都開設了網站,開通了網上政務,許多項目、信息也都公開透明。這更給了白晶做好農業的信心。他經常瀏覽省農業廳、農業信息網等網站,分析市場前景,了解農業項目,尋找發展契機。
種植、加工、農機、餐飲,問白晶這么多年來,這些領域中,他收益最好的是哪個,白晶答:“還數種地。”
“地種得好,我很自豪。”白晶說,“而且也完成了父母多年的心愿。”
白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獲得的榮譽
截至目前,白晶家庭農場連同合作社、聯合社流轉經營的土地已達四千多畝。白晶在大鄧莊村的辦公室內的墻壁上,除了掛著十多塊榮譽獎牌,還印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幾個大字。白晶說,這幾個大字是他們的坐佑銘。問他初心指的是什么,他說:“把地種好”。
(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 投稿郵箱:yxwzmdpd@163.com)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