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聯通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光網改造施工。
映象網商丘訊(記者 曾巖 胡倩)5月6日下午6時許,商丘市公安局機房迎來了近20人的隊伍,他們都是商丘聯通負責光網改造的工作人員。為不影響白天的正常使用,這支隊伍一直加班至凌晨。完成最后一組數據測試后,技術員李恒看了一下手表,時間定格在凌晨2時53分。
市公安機房是全市公安系統的信息樞紐,承載全市治安、交通等監控職能,各種信息數據至關重要。為全力保障市公安系統光網的安全及時改造,商丘聯通做了大量工作:領導重視,割接之前多次主持召開專項協調會;部門聯動,制訂完善割接與應急方案;精心施工,確保割接工作圓滿順利完成。
這樣的場景并不是個例。在光網改造工作中,針對黨、政、軍、企等重點通信保障單位,商丘聯通都會上下聯動機制,多部門同時作業,確保光網改造工作安全、準確、按時完成。
作為主導運營商,商丘聯通始終秉承“央企力量、扛鼎三商”的社會責任,針對如何以信息化重點項目實施為載體、以市政府關于“寬帶商丘”戰略要求為目標、以實施“移網暢通”工程和“光網城市”工程為抓手,打通網絡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建設智慧商丘、數字商丘奠定基礎,采取了有力舉措,付出了實際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河南聯通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務實拼搏、能征善戰的商丘聯通人聞令及行。他們有條件充分利用,無條件創造條件施工,用真誠與汗水書寫了一個個“不可思議”的佳話。為提升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商丘聯通多方協調河南省通信工程局、河南省電信規劃設計院、監理公司及中興、華為公司等單位,他們相繼派出了工程設計施工人員進駐商丘配合施工。從工程材料計劃供應,到施工方案的確定;從緊鑼密鼓的施工,到繁忙有序的遷轉;從一絲不茍的調測,到用戶滿意的笑容……
一張藍圖 繪就光網城市新篇章
隨著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越來越證明,一座光網城市的崛起,離不開極速寬帶網絡提供的支撐與保障。
在美國,計劃10年內要讓1億家庭的網速提升到100兆;在光網最為發達的日本、韓國,超過90%的家庭都已接入超高速(傳輸速率為30Mb/s)網絡,千兆網絡也已推廣;在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首次將寬帶網絡定位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在“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中,光纖網絡的建設同樣重要。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我省寬帶網絡能力、應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拉動有效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日益凸顯。但是,普及應用服務水平不高、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寬帶網絡發展環境不完善等問題,亟需得到解決。
為此,2014年2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寬帶中原”戰略及實施方案》;9月,商丘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下發“寬帶商丘”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寬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目標。2016年年初步建成:4G網絡全部覆蓋到自然村,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65%,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9%,行政村通光纜的比例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帶接入。
一張藍圖,繪就了自上而下光網城市的新篇章。為積極落實“寬帶中國”戰略,中國聯通于2014年10月15日正式啟動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工作,計劃于2016年年底在全國范圍建成全光纖寬帶網絡。2015年2月,中國聯通集團公司將商丘市作為全國聯通“全光網城市建設”試點之一,確保今年6月底全面實現“全光網”的光纖網絡改造目標,把商丘打造成河南首個“全光纖網絡”示范城市。給市民提供更好、更快的網絡環境。
一個目標 六月底實現城鄉光網全覆蓋
“讓網速飛起來”,這曾是許多網民的夢想。為了開啟高速光網時代,保證用戶寬帶能夠如期提速,商丘聯通動用了公司所有技術人員和設備,投入到這場等于再造一張通信網的龐大而艱巨的寬帶升級戰役當中。
光網改造是一項耗資大、工期緊、程序復雜、施工質量要求高、團隊配合需高度統一的天字號惠民工程。
為有計劃的完成光網改造目標,商丘聯通因地制宜,積極開展思路創新、措施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首先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總經理任組長,分管副總經理為副組長,各部門及縣級公司負責人為成員的光網改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工程管理組”、“網絡支撐組”、“業務支撐組”等12個專業工作組,負責跨部門協調,全面參與工程建設。同時組建125個施工隊,組織5000余人的施工大軍,分赴6縣1市3區2681個“戰點”,全面啟動光網改造的“百團大戰”。
為確保光網改造各項工作的落實,該公司多次組織召開業務培訓、困難協調、施工進度等各項促進會,使大家對光網改造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要求所有參與施工的專業施工隊及公司全體相關人員積極投入,力求雷厲風行,提升工作效率。為搶時間,該公司全員上陣:男同志實地測量,確保數據精準無誤,以便能及早施工;女同志入村串巷,將宣傳彩頁張貼到位,耐心解答用戶咨詢,同步做好宣傳造勢。大家各司其職,力盡所能,齊頭并進。光改領導組全程跟蹤督導工作進度,實行日通報、周例會,扎實有效推進此項工作的開展。
記者在采訪一線看到,該公司參戰人員在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的情況下,發揚“團結、拼搏、創新、奉獻”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苦干、巧干、拼命干,涌現出許許多多事跡感人的夫妻將、父子兵、技術革新能手……
民權聯通維護中心員工段晨陽參加工作剛兩年,光網改造啟動后,他擔負起回收下架設備和拆舊電纜等工作,白天他繪圖紙、發物料、收電纜,晚上盤庫存、對實物、做登記,基本每天是打著手電筒干到深夜,共發放光纜105.61萬米、皮線光纜16402條,回收電纜58.399萬米,無一差錯;睢縣聯通河堤網格負責人張艷的愛人郭凱是維護經理,他們將孩子送回老家交由父母看管,夫妻倆全身心投入光網改造;岳邦林是睢縣聯通一位有30余年工齡的老員工,兒子岳鵬是一名維護經理,兒媳胡丹青是一名營業員,光改中他們各司其職:老子下鄉幫扶、兒子割接調測、兒媳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加班對數據下工單……
在施工過程中,商丘聯通職工潘吉然看到一線施工人員掛光纜線時都是用梯子,三個人一組,費時費力費人還不安全。他結合自己長期從事線路工作經驗,認真鉆研,反復實驗,發明了光纜掛鉤器,長5米、1.5公斤重,一人就可操作,安全方便,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國聯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邵廣祿對潘吉然給予高度評價,稱他為當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是基層員工的楷模。目前已申請了實用型發明專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光網改造革命中,是這些雷厲風行、樂于奉獻的商丘聯通人,他們有的是孩子的爸媽,有的是年邁父母的兒女,甚至有的在家人眼中還是個孩子,但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一直堅守在光網改造一線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向人民匯報。截至目前,商丘聯通已累計投資9億元,共架設光纜14000皮長公里,全市177個鄉級網點、4338個行政村、1790個小區的22萬多寬帶用戶升級為光纖到戶。
一根光纖 打通網絡服務“最后一公里”
“光網城市”帶來的不僅僅是網絡大提速,更重要的是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4月23日,在商丘市人民政府與河南聯通簽訂《共建光網城市建設框架協議》儀式上,副市長江文玉指出,商丘區位優越,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獨特優勢,加快推動4G發展和“光網城市”建設,是我市加快網絡經濟發展,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客觀需要。
眼下,通信網絡已由固定寬帶和無線寬帶所覆蓋。雖有網絡,但下載大容量文件、看電影、傳遞大容量文圖時,“小馬拉大車”的情況讓人煩惱,這是傳輸道路出了問題。試想,一輛再高檔的小汽車,如果行進在砂石路上,它能跑多快?而如果行進在高速路上,它的奔跑速度不言而喻。
“目前,群眾對網速要求越來越高,而網絡提速的基礎就是改造線路。今年6月底,全區用戶銅線要換成光纖,實現‘光進銅退’,真正打通網絡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光纖入戶,發揮網絡的強大功能。”談及光網改造工作,商丘聯通公司總經理高軍運籌帷幄,意氣風發。為高質量多快好省的完成光網改造工作,他們在具體實施中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措施:
搶抓機遇不辱使命。為響應“寬帶中原”戰略,打造精品信息網絡、加快智慧商丘建設進程,商丘聯通全盤謀劃,盡職盡責。立足一個 “早”字:集團公司及省公司有關光網改造的相關文件下發以后,商丘聯通領導層,站在全新的角度,以超前思維預見未來,及早謀劃,制定具體目標;突出一個“快”字:目標制定以后,利用條件,創造條件,雷歷風行,早投入,早受益;力求一個“實”字:盡心盡力將光網改造工程,切實打造成惠民工程。
優化網絡提升服務。作為主導運營商,商丘聯通始終以全市信息化建設為已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智慧城市、“三農”建設、黨政軍企通信保障、物聯網、社會公益等多個領域做出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以來,商丘聯通深化實施“移動寬帶領先與一體化創新”戰略,以FDD4G技術為重點,推進“移網暢通”工程。與此同時,還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大力開展業務與產品創新,加快提升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持續為廣大用戶提供“上網更快、覆蓋更廣、體驗更好”的移動互聯應用與服務;3月9日,聯通4G網絡成功轉播我市“兩會”實況,音質圖像非常清晰,展現了聯通4G強大的數據傳輸功能。受到了與會代表、委員的肯定和贊賞。
搭建平臺服務政企。依托高速光纖網,投資10億元建設“智慧城市”,搭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信息化助力產業集聚區騰飛,為商丘承接產業轉移推進“東張西望”戰略鋪就信息高速公路。2014年4月15日正式上線一年來,商丘產業帶快速發展,為全市120多家單位提供智慧政務等電子政務和行業應用服務,為730家入駐企業提供“沃·商務”服務,業務涵蓋我市9大優勢行業、6300余種產品,通過產業帶累計交易額突破5億元,日均交易額260萬元,有力促進信息消費和電子商務繁榮。
“光網城市”為政府和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就是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通過建設寬帶互聯網、物聯傳感網和數據中心平臺等設施,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城市管理、產業發展、生活服務等模式,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新城市形態。從而,對于包括政府、企業、居民、環境等在內的城市主要對象提供智慧服務,為廣大市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