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市焦村鎮姚家城村黨支部書記姚悟林
美麗新農村
姚悟林向記者介紹實惠好用的沼氣使用方法
榮譽室
映象網三門峽訊 (王俊生 兀占斌 盧盼盼) 農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基層黨建與農村發展的核心帶頭人,他們只有切實促進農村發展方向上走出一條新路子,真正把黨建的成效體現在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上,才能提高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關鍵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更加重要,支部書記的擔子也相應更加繁重。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圍繞黨和政府的各項中心任務,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構建和諧社會呢?今天,大家來了解一下靈寶市焦村鎮姚家城村支部書記姚悟林在工作中,他是怎樣肩負起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下面請隨記者的鏡頭我們一起走入姚家城村。
一條條寬闊筆直的水泥路,一行行青翠挺直的柏樹。家家門前是隨風搖曳的鮮花,戶戶墻壁外有正能量的標語激勵著人心。此時,村里的廣播傳出聲音,要求村民在周末進行一次房前屋后衛生大掃除,大致意思是讓群眾提前都有準備,不能按時參加的,要說明情況,讓村干部代為行之。這就是記者走進靈寶市焦村鎮姚家城村的第一見聞。
姚家城村位于焦村鎮區東北部,是焦村塬西部邊緣的一個小村莊。站在村邊可以俯瞰整個靈寶市區和黃河。在村部大院里記者見到了該村的支部書記姚悟林。從他的口中記者了解到了這個村子近年來的發展歷程。
“姚家城村現下轄2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832口人。83年和另外一個村子分開后,我們連個像樣的村部都沒有,村里需要開會或者有事了,就在原來學校里的幾間土房子說事情。當時村里群眾蓋房子都不規劃,導致巷道不整齊,過個三輪車都難。”
記者了解到,在91年姚悟林接任支部書記后,一定要改變姚家城村的面貌和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成了他人生追求的一個愿望。由于傳統產業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如何突破瓶頸,另辟新路。他的目光最終瞄向了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提倡和引導群眾發展蘋果種植。蘋果一度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在97年蘋果市場下滑后,他們又及時的進行了產結構調整,家家戶戶又栽上了葡萄樹。“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在現如今葡萄產業四處開花還較難管理費工費時的情況下,他們又根據市場需求引進了“紅不軟”桃子的種植。
有了經濟產業的支持,富裕起來的姚家城村民在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上都不甘落后。為此,村里進行了統一規劃。現如今,水泥路通到到各家各戶。整齊漂亮的農家院落,寬敞筆直的巷道,向人們展示一個新的姚家城村。據了解,由于姚家城村地處旱塬,水一直是困擾群眾生活、生產的大難題。“在過去,我們這里的人是這樣用水的。先用打來的水淘菜,在洗臉,接下來才去喂豬。可見水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珍貴。為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水利基礎建設。徹底改變了村里自古以來群眾缺水的面貌。08年,利用窄口水庫灌區提灌工程,投資200多萬元為村里建起了兩個水利提灌站,同時建起了兩個70噸的蓄水池,鋪設1.2萬米管道,中間留了87個出水口。由此,我們村里1300多畝的旱地成了水澆地,旱澇保收。”姚悟林向映象網記者說。
“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謝大軍太岳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建立根據地,殲敵四萬,威逼陜西。在靈寶境內,和敵軍短兵相見,在一次戰斗中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營,我們也有37名烈士長眠于姚家村南榆樹林中。”這是在姚家城村烈士紀念碑上記者看到的一段文字。為了紀念這些英烈,姚家城村專門修建了一個投資40多萬元,占地9畝大的烈士陵園。紅臺綠廊,藤樹成蔭,這里也成為該村一處靚麗的風景點。
為了加強和提高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該村嚴格貫徹和執行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利用黨員活動日,召集所有在村黨員重溫入詞,唱國歌。相互交流,近期都為群眾做過什么好事,逐一記錄,登記在冊,一季度一公布。
“我們村離城里較近,我還想把村里面的荒溝進行改造,種上小雜果,打一些窯洞,建成農家樂,吸引城里的人到我們村來采摘水果,休閑旅游。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反正要干的事情還很多,只要我能干的動,就不會停下來,也會銘記我的職責和使命。”這位干了25年的黨支部書記對記者說。在這里,我們大家衷心的希望他的一個個愿望都能實現,因為那也是姚家城村群眾的一個個幸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