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汝州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劉亮果)“現在我們很多群眾住的還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老房子,三四戶、七八戶擠在一個院子里的現象非常普遍,發掘保護拆遷以后,不僅讓我們住上高樓,分到門面房,解決了后顧之憂,還能拿到一部分可觀的現金,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的徹底改善,我堅決擁護,該拆就拆,該搬就搬,以實際行動支持遺址發掘保護工作。”11月11日,在汝州市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拆遷啟動儀式上,喜領93萬元拆遷安置補償款的東大社區居民王學偉,暢想起未來的美好生活,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當天上午,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拆遷啟動儀式在該市城垣路與中大街交叉口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崔新法、王滄海、市政府副市長范響立、市政協副主席張耀峰、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鐘樓街道黨工委書記杜占廣、鐘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平向陽出席啟動儀式,并現場將800余萬元拆遷安置補償款發放到11戶拆遷群眾代表手中。
據了解,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項目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對于彰顯汝瓷文化魅力和汝州的人文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遠影響。該項目位于中大街與張公巷交匯處,遺址重點保護區域面積20000平方米,改造后的張公巷遺址將籌建全新的官窯遺址博物館、官瓷一條街等基礎設施,周邊居民將按照規劃搬入水、電、氣、暖、超市、學校、社區衛生服務等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新社區,并分配到相當面積的自住房和商鋪,“有住、有租、有補、有鋪”的安置模式,將徹底解決居民的生活后顧之憂,為廣大居民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環境。
汝州市政府副市長范響立在拆遷啟動儀式上指出,鐘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超前部署,圓滿完成了群眾申報登記,為啟動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項目拆遷工作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公巷窯址發掘保護拆遷工作面臨著矛盾多、任務重、壓力大等諸多困難,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希望鐘樓街道辦事處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周密組織,通力協作,搞好配合,嚴格依法辦事,抓好安全管理,確保和諧拆遷、陽光拆遷、依法拆遷、親情拆遷,使群眾通過拆遷安置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張公巷窯址成為我市的一張文化名片,不斷提高汝州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
杜占廣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拆遷啟動儀式的舉行,標志著該項目由此全面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下一步,鐘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為核心,搶抓機遇,擔當負責,奮勇爭先,加快進度,確保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發掘保護區的拆遷安置任務,為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創造最好的環境。
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實地察看了張公巷遺址發掘保護拆遷區域,并現場指導對部分房屋的拆除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