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正在忙著加工鞋面
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王紹偉 通訊員 楊國棟)寶豐縣石橋鎮石橋村的牛紫龍在外打工拼搏多年后,重新回到家鄉,辦起了年加工6萬雙布鞋鞋面的加工廠,為當地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近40個。
3月3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石橋村的這家名為“騰龍鞋業”的鞋面加工廠,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女工們正在忙著加工鞋面,一摞摞半成品碼放在機器旁的大筐內,牛紫龍夫婦則忙前忙后仔細抽查產品的質量。
牛紫林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加工各種布鞋的鞋面,然后再與其他廠方合作完成整雙鞋的制作,鞋款則根據市場需求加工。今年28歲的牛紫龍,有著10多年的打工經歷。2013年,牛紫龍與襄縣一個體加工鞋廠合資在寶豐縣李莊鄉開辦了一家小型鞋廠,開啟了他的創業之門。2014年,他了解到石橋鎮正在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石橋已經成為商家淘金的沃土,加上周邊有很多留守婦女在家閑著沒有事情做,他與愛人趙聰回到石橋村,投資80萬元購買了56臺電動縫紉機,辦起了自己的鞋面加工廠。
現在,牛紫龍的鞋面加工廠已經走入正規,年銷售額達到120萬元。不僅注冊了企業名稱,在平頂山、寶豐相繼開設了銷售門店,還開通了網上銷售,產品遠銷省內外。公司員工達到了40人,其中有28名固定技術工人,10多名零工,她們都是來自石橋鎮的留守婦女。技術工人的工資實行計件制,每人每個月最低能拿1500元,手腳快、技術好的一個月能拿2500元不等,打零工的工人每天40元。
來自石橋鎮胡莊村的林英是一名縫紉工,2014年10月應聘到該廠后,開始每天只能加工200多雙鞋面,現在每天能加工400多雙鞋面,工資也從原來每天的40元增加到60元。
“原來在家都是看孩子,孩子上學后也沒啥事兒,天天坐牌場兒里打牌。現在回到家,孩子又是捶背又是揉肩,還說俺媽會掙錢了是工人了。”林英告訴記者。自己也感覺著人生價值也提高了,說話也有底氣了,現在是上班管家兩不務。
“我們的電商銷售渠道也不錯,基本上實現了線上和線下兩條腿同時走路的銷售模式,今年準備引進技術,生產鞋面、鞋幫和鞋底,再進行整雙鞋的生產,這樣就能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為更多的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牛紫龍信心滿滿地說。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平頂山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