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侯正虎 趙澤軒) 近年來,西峽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通過“四個強化”著力打造金融生態“強磁場”。目前,西峽金融機構人均存款額和貸款總額穩居全市前列,上市融資、銀行融資、證券融資、政府融資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引人注目的“西峽板塊”,實現金融經濟互為促進和反哺發展。
強化金融導向。該縣把經濟轉型和金融資金投向相結合,在引導金融資金投向“綠色能源”“綠色制造”等主導產業的同時,還引導其投向涉農產業,不斷配強做大了“果、藥、菌、礦、游”等行業的中小企業。同時,還依托“果藥菌”產業鏈快貸、信用創業貸款等特色信貸品牌,通過訂單融資、就地加工增值精準“產業扶貧”,力挺了創業創新企業,實現金融經濟反哺發展。
強化政府主導。通過成立金融工作辦公室、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等,形成了“政府主導、人行推動、金融部門參與、各經濟管理部門和公檢法司通力合作”的組織框架,奠定了金融生態建設基礎。政府牽頭,建立了銀企融資工作聯席制度,設立中小企業擔?;?并通過政府增信、企業聯盟、財政貼息、擔?;鸬?為銀農、銀企合作搭建平臺,實現了政銀企三方合作共贏。
強化政策激勵。通過實施信貸獎勵政策、改革創新政策、環境建設政策,西峽縣金融機構的信貸結構得到明顯優化,金融機構對地方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強。西峽縣針對性地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縣財政每年拿出百余萬元,對支持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獎,對金融納稅大戶予以重獎。同時設立金融創新獎,助推金融機構服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渠道創新,加速普惠制金融廣覆蓋,實現了銀行融資、企業上市融資、企業證券融資等多渠道融資,既滿足了中小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也實現了金融業的良性發展。
強化信用培育。通過農村信用工程、銀行金融債權保全制度措施的有效實施,建立完善信用培育機制、信用防范機制、失信懲戒機制,西峽縣形成了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三大機制”的建立逐步引導企業和個人信用行為走向規范,同時建立銀行金融債權保全聯席制度,堅決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對于逃廢債企業,金融部門對其實行不開戶、不授信、不辦理結算等失信懲戒,該縣金融案件審結率達到89%以上,為建設優良金融生態環境打下了牢固基礎。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