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楊凱) 近年來,西峽縣蓮花街道堅持把貼近群眾、服務民生作為工作的“指揮棒”,從組建隊伍、打造陣地、織密四網、平安宣傳、完善機制等方面入手,累計投資230余萬元,建立四大平臺(居民信息管理平臺、視頻網絡監控平臺、居民求助信息平臺、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兩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微信公眾平臺管理中心),形成“四平臺收集、兩中心處置、網格化管理、按需求服務”的工作格局,打造全新為民服務模式,架設貼近群眾、惠及民生的“連心橋”。
組建隊伍,人員到位
采取公開招募、層層選拔的方式,將社區居組干部、平安志愿者、“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師、老黨員、老專家)”、群眾代表等群體納入平安四隊范圍。成功組建7類20支1500人的平安志愿服務隊。一是社區義務巡邏隊開展小區日常治安、防火等義務巡邏3000余人次,搜集民情信息320條,被街道領導批示、錄用、解決40件,排摸、整改各種治安、消防隱患100余起,火警發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00%,轄區內未發生一起火災造成人員傷亡事件。二是校園平安志愿者隊伍廣泛組織校園師生為困難兒童、向愛心墻捐款捐物,開展“一幫一”互助活動,在校內廣泛開展平安宣傳,提示學生防范自身和財產安全,有效降低了學生遭受電信詐騙的案件。三是街道平安志愿者服務隊全年在轄區刷寫普法、維穩、國安、反邪教、禁毒教育標語100余條、板報兩期24板,宣傳資料1000余份,各項工作有效執行率100%。四是群防群治監督員隊伍全年監督社區治安安全方面的問題300余件,并督促及時整改,推進和諧平安建設。
規范建設,服務到位
嚴格按照要求,借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規范建設街道綜治中心“三室一廳”(綜合協調室、矛盾調處室、治安防控室和群眾接待大廳)和社區綜治中心“兩室一校”(矛盾調處室、治安防控室和法制學校)。建立制度,明確人員、職能、流程。嚴格按照全市規范化化建設標準設置科室,制作門牌、桌簽,規范相關工作臺賬,真正做到“一站式”解決問題、“一條龍”提供服務。積極構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務通道,不斷優化黨群干群關系,做到服務方式零距離、過程零差錯、事項零積壓和質量零投訴。同時在綜合服務大廳設立群眾接待窗口,為來訪群眾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緩解來訪群眾情緒,防止矛盾激化,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織密四網,防范到位
一是資源整合,配強組織。加快街道四大平臺整合、加密、拓展、提升、覆蓋,強力打造一張密不透風的防控網、治安網、平安網。按照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求,配優配強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業務骨干,實現業務有人干。二是織密天網,全域覆蓋。投資150萬元,在轄區主要路口、人流密集區和案件多發地帶,安裝高清紅外360°旋轉攝像頭82個、固定攝像頭120個,街道機關設立高清監控顯示墻,街道、社區、生活小區聯網試點2處,搭建起視頻監控網絡系統,進行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城市環境等工作24小時無盲點實時監控,實現“探頭站崗、鼠標巡邏、無縫顯示、全域覆蓋”的目標。三是拓展地網,排查整治。按照全縣統一安排部署,堅持每月開展一次集中行動,有效地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挽回群眾的重大損失,提升群眾安全感。調整配強小區民警9人、招募平安治安義務巡邏志愿者、監督員20人,在轄區開展重點地區排查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行動,破獲各類案件10起,查處各類違法人員3人,刑事打處5人。如:去年9月2日晚,轄區蓮花社區平安巡邏隊員在巡邏時,發現白羽公園南門附近小賣部有小偷,第一時間報警并電話聯系店主。最終在社區巡邏隊員的配合下,民警將犯罪嫌疑人張某一舉拿下,為店主賈某挽回經濟損失1萬余元。此文已被縣政法委作為全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典型材料予以推廣。四是點亮E網,上下聯動。建立“平安蓮花”微信公眾號,加強對轄區社區、單位的工作指導,全面提升基層單位的工作水平。聯動縣內“平安西峽”、校園網,適時發布安全防范知識及平安通報,全年共發送短信2萬余條,微信關注2千余人。
創新載體,宣傳到位
一是依托陣地,濃厚氛圍。以全縣“法律進基層”等活動為契機,依托四小、蓮小、白羽公園三大法治宣傳陣地,通過開展平安社區、平安單位、平安居民小區(樓院)等形式,圍繞人民路、白羽路、蓮花北路、四小周邊、白羽公園等人員密集區,完成墻體彩繪3萬余平方、燈桿廣告600余幅,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二是豐富載體,大力宣傳。利用各種法律法規頒布紀念日,在街道、社區“法制學校”邀請縣知名律師進行專題授課,組織街道、社區人員開展干部職工普法考試、“法律進基層”知識競賽,按照縣政法委統一安排,采取層層召開動員會、懸掛過街橫幅、刷寫固定標語、印發宣傳單、千人簽名、現場回答咨詢、微信公眾平臺、手機短信、微信、QQ、微博等形式進行宣傳,全年累計發送政法綜治各類信息11000余條,按照縣金融辦統一安排,結合轄區非法集資工作現狀,逐單位、社區簽訂《不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公開承諾書》8000余份,并收集歸檔。以綜治和平安建設重大節日為契機,積極組織、參與政法宣傳活動,先后開展綜治和平安建設宣傳、法律進基層、“一村四警”走訪、禁毒宣傳、打擊非法集資、反邪教等普法宣傳活動共1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三是借力網絡,加強宣傳。及時對通過“四大平臺”及工作中的典型事例進行收集、整理、上報。自年初以來,累計已有109篇被縣級以上新聞部門采用,被轉發167次。其中被市級以上媒體采用177篇次,運用先進網絡技術傳遞蓮花人民勤勞熱情、樂于助人的文明新風尚。四是加強督查,推進創建。以“平安小區”創建為抓手,出臺群防群治、巡邏、報備臺賬和考核獎勵四項機制,積極開展督導工作,多次組織交流、自查、互查、抽查活動,及時總結宣傳各社區、各部門在平安創建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工作應付、推進落實不力的,及時通報,督促整改到位。街道多次迎接省、市、縣各級觀摩檢查,全年共組織轄區單位及各部門進行平安小區創建自查自糾4次,交叉檢查2次,暗訪檢查2次,推進平安建設取得實效。確保“法治宣傳”教育潛移默化、成風化人。通過實地檢查考核,對提出創建申請且符合申報條件的單位推薦縣綜治委予以批準。以小促大,推進大平安創建,街道辦事處連續5年榮獲“全市平安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完善機制,激勵到位
結合“傳樹爭做”活動,開展最佳“平安四員”(“民情信息員”、“糾紛調解員”、“平安宣傳員”、“平安巡邏員”)評選活動,評選最佳“平安四員”8名。把群防群治“四四工作法”納入綜合考核之中,實行評優激勵和與年度獎金掛購,激勵“四員”提升工作水平。全年成功調處糾紛10起,調處、成功率100%;調處重點不穩定因素存量總數1件,新增化解3件,并化解了一起長達4年之久的信訪積案;受理辦結群眾來信來訪(均為轉辦)4件,無赴省、市集訪,京訪事件;走訪群眾達3000余戶、發放宣傳彩頁2萬余張。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