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李華有 趙澤軒) 近年來,西峽農商銀行依托“果、藥、菌、游”特色資源優勢,通過12億產業扶貧鏈貸款的“接力”,做好“四個加法”,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就地脫貧”多贏之路。
“特色產業+就業+信貸”實現就地加工就業扶貧。西峽農商銀行結合當地資源特點,將產業優勢明顯、地域特色鮮明的“果藥菌”,作為“產業扶貧、就地脫貧”的主渠道,通過“果貸通”“菌貸通”“藥貸通”產業鏈快貸,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在丹水、丁河、西坪312國道沿線建立百公里獼猴桃長廊;在米坪、二郎平、太平鎮建立20萬畝山茱萸中藥材基地;在雙龍、軍馬河、桑坪、寨根等7個鄉鎮建立1.5億袋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信貸”模式,實現訂單生產、加工、銷售,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脫貧。
“電商+產業孵化+信貸”實現創新創業扶貧。西峽農商銀行抓住“果、藥、菌”獲得國際市場通行證和轉型升級有利時機,依托雙龍香菇市場、丹水果品市場、西坪中藥材市場等100個“淘寶村”,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雙創+信貸”,助推精準脫貧。積極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體系,使留守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創業就業,已帶動全縣2000多貧困戶脫貧。尤其是西峽電子商務孵化基地落地發展,使“果藥菌”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全縣電子商務線下“貨暢其流”能力進一步提升。
“合作社+農戶+信貸”實現加工增值扶貧。西峽農商銀行每年拿出增量資金的30%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并依托致富能人創辦農民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入股入社,能者幫弱者,先富帶后富。此外,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等“五權”納入抵押擔保范疇,盤活農村信用資源,幫助農民把“死”錢變“活”。這些措施催生出各類家庭農場115家,專業合作社25家,涵蓋多個行業,成為引領群眾就地脫貧的重要力量。
“美麗鄉村+生態旅游+信貸”實現資源開發扶貧。西峽農商銀行把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助推群眾脫貧的重要抓手,通過構建鄉村旅游產業信貸服務體系,延伸產業支持鏈條,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大力發展農家樂,推動游客進農家,構筑“山、水、龍、園”鄉村旅游綜合服務體系;對民俗文化、重陽文化、屈原文化等,實行保護性建設開發,實現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目前全縣共建設美麗鄉村65個,鄉村旅游景區景點15個,有1500多農戶直接參與生態旅游開發和利用。這些美麗鄉村、鄉村旅游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