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周永生 封德 馬志全) “喊話能聽見,見面需翻嶺”這是西峽縣丹水鎮三里廟村曾經最真實的寫照,在這里的老人中流傳著這樣的口頭禪:窮三里窮三里,一年到頭一腿泥。三里廟村屬淺山丘陵地帶,435戶村民散居在5條山溝之中。道路不暢,群眾出入不便;沒有主導產業,村民們過著“土里刨食”和外出務工的“候鳥”生活。
今年4月,南陽市紀委扶貧工作隊傾心與這里的鄉親結下“窮親”,讓這里的村民們的生活有了新的變化:
家住閆家組的低保貧困戶閆新會,喪偶,65歲的母親長期患病,兩個12歲的雙胞胎女兒就讀小學五年級。上有老、下有小,無法外出務工,經濟十分困難。駐村工作隊為閆新會擬定了“脫貧計劃”:扶持家庭種植香菇3000袋,硬化了家門口至村組公路的300米水泥路,并為家里打了一口1.5米口徑的水井,滿足生活用水和種植香菇的需要。
村下東組72歲的賈金祥老人,種植的10畝黑李滯銷。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水果商販和超市,將積壓的9000斤黑李全部售出,僅此一項為其挽回經濟損失6萬元。隨后又聯系用人單位,安排賈金祥身患殘疾的兒子賈彥周到西峽縣汽車配件公司務工……
為嚴書倉買5只豬仔,為賈國義買17只羊羔,安排張合春到福利企業務工,為賈彥峰協調5萬元貼息貸款……一個個貼心的“造血扶貧”舉措,讓三里廟村的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在冬日里感受到了溫暖。
“只有帶著感情深入群眾,把群眾當成親人,我們的工作才能取得群眾理解,我們的付出才能為群眾所認可。”市紀委駐村工作隊隊長雷清松說,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市紀委在三里廟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只是個開始。
3名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田間,走進農家,通過精準識別,按照“一戶一冊、一戶一策”的標準,把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幫扶方案、年度幫扶計劃等編纂成冊,并為10戶情況最差、幫扶任務最重的貧困戶確定了專人幫扶計劃。先后爭取項目資金70余萬元,以村部為中心,修建連接各組的橫向道路3公里,改善了三里廟村的交通條件,協調市、縣國土部門,投資700萬元對三里廟村中心嶺兩側1140余畝荒山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650余畝,發展花椒、油牡丹產業,建設千畝標準化花椒、油牡丹基地,目前已完成渠系配套、生產道路修建等基礎工作。按照“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正努力把三里廟村打造成為恐龍遺跡園的“后花園”。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