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周永生 楊文甫 封德) “免費愛心早餐”、“愛心超市”、“愛心墻”讓弱勢群體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頭戴小紅帽、身披“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活躍在街頭小巷和偏遠山村,選樹家風家訓、推進移風易俗等“細胞工程”滋潤著人們的心靈......冬日的龍鄉西峽,一股暖意融融、向上向善的新風撲面而來。
善行西峽,德潤龍鄉。“如果‘孟母’還要三遷,肯定要首選西峽”老百姓戲稱。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精神的引領;文明的進步,離不開思想的滋養。今年以來,西峽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傳家風家訓、樹公德美德、爭先鋒先進、做好人好事”主題教育活動(以下簡稱“傳樹爭做”活動),通過挖掘鄉賢文化,選樹先進典型,聚焦文明創建,弘揚時代新風,解讀和弘揚西峽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我們就是要通過‘傳樹爭做’這個載體,從凡人善舉入手,從激活家庭細胞入手,讓身邊人學身邊人,從優秀家風家訓等傳統文化精髓中汲取精神營養,讓正風正氣弘揚開來,以‘傳樹爭做’淳化民風,優化黨風、政風,營造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西峽縣委書記孫起鵬如是說。
內涵解讀:一場“全員參與、全域覆蓋”的靈魂洗禮
傳承祖訓仰先賢,樹人立德做“標桿”。西峽的“傳樹爭做”活動首先從傳承家風家訓切入。
“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行好事、做好人”是俺的“家訓”,紫金街道禮堂社區居民楊紅偉告訴記者。他父親楊國亮、母親龐鳳儀已年逾古稀,四個兒子都是遠近有名的“孝子”。這個大家庭的17口人雖然年齡、輩分、性格、志趣各不相同,但從未出現過矛盾,大家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尤其四個兒媳跟親女兒一樣孝敬老人。
全民晾曬“集家風”,沙中淘金“選家風”,薪火不斷“傳家風”;“三部曲”復蘇了西峽人的家風情結。以鄉鎮為主體、村組為單元,“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好家風”、“好婆媳”、“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相繼啟動。從凡人善舉入手,從激活家庭細胞入手,把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一個個居民、家庭細胞、社區單元之中,用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讓一個商戶影響一條街道,通過文明“小細胞”的培植,使精神文明滲透到縣城的每個角落、走進每一個人的心中,營造出事事可為、處處可彰、人人可效的文明新風尚,催生了城市文明的“大裂變”。
城區第四小學六年級四班學生龔睦賀從小深受“講寬容、尚孝道”的家風浸潤,每天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還幫助父母照料病重的外公。近日,品學兼優的龔睦賀榮獲了“河南省美德少年”榮譽稱號。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體現大家精神風貌的家族文化。正是無數優秀的家風家訓百川匯海,才凝成了綿延數千年的華夏文明。”西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好寧說。
多維透視:凡人善舉每天都是“正在進行時”
每天早上6時,位于西峽縣城伏牛路紫金華府樓下和鸛河路農貿市場的免費愛心早餐店,準時為附近的數百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
“傳樹爭做”不是開會說教,不是標語口號,不是層層工作安排,而是“潤物無聲”的悄然行動。
在距離縣城100多公里、海拔1300米、全縣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太平鎮樺樹盤,孤寡老人王小章和56個“兒女”的真情演繹感動著無數過往的游客。今年91歲老人的王小章無兒無女,生活不能自理,從2014年11月開始,全村26戶人家、117位村民排出了值班表,自覺承擔起照顧老人的義務,不論天晴下雨,不論春夏秋冬,從未間斷過。
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西峽縣愛心公益志愿者協會就會自發組織愛心捐助活動,為貧困家庭送去面粉、大米、食用油、衣被等日用品和現金。這個成立不到兩年的愛心公益群已發展會員1560人,開展愛心捐助公益活動23次,捐款捐物累計達70多萬元。
在“代理媽媽”群體中,有縣處級領導,有民營企業家,有普通的工薪族,也有個人商戶。活動開展14年來,該縣已有2570名貧困孤苦兒童被270位“代理媽媽”認領,累計救助資金達400多萬元。
由“全村首富”變“負債大戶”、帶領村民治理荒山脫貧致富的田關鄉孫溝村黨支部書記馬景龍,10年間勇救15位落水者的雙龍鎮十畝地村農民郭光錄,用車載法庭巡回辦案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雙龍法庭庭長姬海朝,不離不棄、精心照顧親屬的敬老愛親模范余明生、應秋俠、張明華等等……從國家公務員到個體從業者,從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到風華正茂的學生,從腰纏萬貫的企業家到收入微薄的農民工,如今在西峽,爭當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最美母親等已成為一種時尚追求。
西排公司董事長程武超以《弟子規》等國學精華為治企經典,精心培育愛心群體。員工們爭當“代理媽媽”,競相領養貧困孩子。山區青年齊學偉,天生脊柱變形,以撿破爛為生,程武超毫不猶豫地收留了他,除了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外,還為他辦理了“五險”。像齊學偉這樣的殘疾職工,程武超已收留近200名。
一只只有46萬人口的山區小縣,已有6人獲得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12人進入“中國好人榜”;36人被評為“河南好人”、“感動中原人物”等省級榮譽;22人被評為市級道德模范。如今在西峽,爭當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最美母親等已成為一種時尚追求,成為潤物無聲的悄然行動。
相關新聞
更多>>